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試(2/2)

    朱由校出了三道題,由文貢士們任選其一,分別是有關開海禁、收賦稅和整吏治。

    武進士們則隻能兩題選一,一個是遼東戰守,二是軍隊改革。

    其實這都是簡單描述,試卷上自然有涉及題目的一些資料以供參考。比如關於收賦稅的,便舉了一條鞭法的例子,利弊也都羅列出來。

    殿試的時候,皇帝通常隻待一會兒便退場。畢竟考試時間是一整天,有答得慢的,還讓皇帝等到太陽落山不成?

    朱由校也是如此,但他卻堅持到了中午。期間他一本一本地閱看奏疏,還有提前交卷的,他興之所至,讓人取過來先閱看了一遍。

    朕親自監考,還有能提前交卷的,這心理素質,不錯哈。

    據說在宋朝剛開始科舉時,殿試中還沒有隻排名不淘汰的規矩。

    而殿試時,太祖趙匡胤可能是看人不多,便決定當場定名次。

    第一批交卷的舉子有兩個,時間相差不大。

    趙太祖閱卷之後覺得都不錯,不太好選擇,便讓這兩個舉子以武定高下,就是打一架,誰能打誰就是狀元。

    然後,一個經常幹農活挺健壯的舉子贏了。把另一個體質弱的打翻在地,高高舉起了粗糙的雙手,熊貓眼傲視群儕,榮獲狀元稱號。

    德智體美勞嘛,既然文章差不多,這體育上加分,沒毛病。

    能過關斬將參加殿試的,在文章上其實相差不大。要不,咱也別作題了,來場群毆,最後站著的就是狀元。

    嗯,盧象升,朕看好你哦!

    朱由校的目光在白麵書生盧象升身上停留片刻,抿起嘴角,惡趣味地一笑。鼻青臉腫的狀元、榜眼、探花啊,還真是沒見識過。

    直到中午時分,光祿寺按例給貢士們供應飯食後,朱由校才起身離去,不給貢士們再添加壓力了,不少貢士暗地裏都鬆了口氣。

    科舉入仕,上千年的傳統。

    就算朱由校覺得有很多弊端,可也不得不承認,很多名臣、大才都是通過科舉一途進入朝堂的。

    比如朱由校很崇拜的王文成公,心學集大成,書法也厲害,還能領兵打仗。你能說人家從小讀四書五經,就啥用沒有?

    當然,八股是肯定要取消的,取才的渠道和標準也要有所改變,但這種形式卻必須保持。

    朱由校回駕乾清宮,吃過午膳,便命宮人把他昨晚所批的奏疏送去內閣。

    這兩份奏疏一是徐光啟所奏,請求廢除兵器火藥局的工匠們的匠籍,實行雇傭管理。

    朱由校閱看過之後,大筆一揮,不僅是兵器火藥局,全國範圍內都廢除,並免征京班匠價。

    除此之外,朱由校受到了提醒和啟發,又下旨削除京城樂戶、河南丐戶、沿海疍戶、皖南世仆賤籍,列為編民。

    廢除“匠籍”和禁止手工業戶“當官差”,能削弱手工業者的人身依附關係,提高其社會地位和生產積極性,保進私營手工業的發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