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零八章 小人物大貢獻(2/2)

    而肇慶府的推官鄧士亮,可謂名不見經傳,但他的貢獻,朱由校認為能改變曆史。

    泰昌元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艘“獨角獸”號艦船,因遭遇台風在廣東陽江海域沉沒。

    鄧士亮聽聞此船上有西洋火炮,便尋覓善水者撈探。其後,他捐俸雇募夫匠,設計車絞,用“曹衝稱象”法撈取紅夷大炮三十六門。

    兩廣總督胡應台在天啟元年將其中二十四門火炮運解至京,其餘儲存在肇慶府軍器局中。

    這些火炮,則成為明朝所獲得的第一批紅夷大炮。除留下十幾門護翼京師外,其中十一門被運往遼東。

    而運往遼東的這十一門火炮,在曆史上被布置於寧遠,並在寧遠之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別人對鄧士亮撈取紅夷炮不屑一顧,朱由校豈能無動於衷?

    別的不說,光這三十六門紅夷炮,就值多少銀子?又能為他加快海軍建設,增強遼東戰力作出多大貢獻?

    而從撈炮的過程來看,鄧士亮可不是讀死書的呆子。官兒雖然不大,但卻博學多才,足堪大用。

    現在,兵部孫承宗,吏部陶朗先,戶部李起元,工部徐光啟,朱由校已經用自己信得過的人掌握了這幾個關鍵部門,初步完成了組建自己班底的計劃。

    要改革,就要有能按照自己的意旨運轉起來的官僚班子。一個人成不了事,就算是皇帝也不成。

    當然,這還隻是第一步,卻已經可以讓朱由校開始啟動改革大計,盡管隻是小步的。

    曆史上的王朝更替,多數會有兩個主要的內因,那就是失去民心和政治腐敗。

    大明的問題很多,但如果解決了這主要的兩個,遼東建奴不過是疥癬之疾,根本無法撼動龐大帝國。

    政治腐敗已經從抑製黨爭、懲治貪腐開始著手,失去民心也要開始進行了。

    在朱由校看來,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多,吃飽而已。而要吃飽,土地則是關鍵。

    從當時大明的人口來看,土地數量顯然已無法實現“耕者有其田”。更為致命的是,土地還集中在極少的數的豪紳地主手中。

    朱由校不能添空變出土地,發展工商解決多餘人口也不能在短期見效,更暫時無法對外擴張。

    但掐住地主豪紳剝削的脖子,讓數量更多的貧苦佃農喘上一口氣,多吃上幾頓飽飯,他自認還是能做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自躬自省。

    既然清流老是盯著皇家,那就從民怨頗大的皇莊入手,自砍一刀,給他們做個榜樣如何?

    接下來再頒布詔令,從一府一地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自己也有底氣,對違法不遵者該抓抓該殺殺,也就別說什麽不教而誅了。

    朱由校拿出自己寫好的章程,交給辦事太監,吩咐拿去皇家印書局,刊登見報。

    皇家啥都有,不僅能釀酒、醃鹹菜、做醬醋,還有印書局,還能對外承攬業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