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七十七章 海師襲擾(2/2)

    曆史上張盤收複旅順,甚至是金州,都沒費太大力氣,手中的人馬也是不多。嚴格意義上,是後金軍主動放棄,不戰而取的。

    當然,現在還不是袁老師經營登萊數年,海上進攻大展神威,把建奴逼得隻能龜縮的時候。

    可從局部來看,形勢對明軍相當有利。兩萬多人圍攻金州,守敵隻有數百建奴和幾百蒙古附庸,加起來才千把人,取勝的把握極大。

    可慮的便是複州和蓋州的建奴趕來援救,傾巢而出也隻有兩千多人馬,依托十裏冰牆,明軍能抵擋得住嗎?

    朱由校轉頭又看了一眼白,真希望再飛一回啊!

    沒有電話電報啥的,消息一來一回就是數時間,太特麽慢了。

    搖了搖頭,朱由校歎了口氣,回到書案前,隨手拿過奏疏,看了一會兒又扔下,對宮人吩咐道:“讓劉若愚過來。”

    不是看不懂奏疏,實在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東東,看起來實在太費神。

    劉若愚還沒來,有宮人稟報,吏部左侍郎鄒元標晉見。

    朱由校讓宮人傳見,招了招手,又讓宮人搬來繡墩。

    “老臣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鄒元標進殿便跪倒磕頭。

    “鄒卿免禮。”朱由校在禦座上抬了抬手,道:“賜座。”

    鄒元標再叩首,“謝陛下隆恩。”

    等鄒元標在繡墩上坐下,朱由校開口問道:“鄒卿再三請辭,可是因為朱童蒙、郭允厚、郭興治等人連章彈劾?”

    鄒元標躬身道:“老臣年邁體衰,已不堪國用,是以上疏請求離職,望陛下恩準。”

    朱由校抿了下嘴角,鄒元標不告狀,是自以為的君子之風。但他已經調查清楚,連篇攻訐的幾個人的目的。

    身為吏部左侍郎的鄒元標,今年的工作是主管外地官員的考核,明年更是京察之期,郭允厚等人要趕走鄒元標,是擔心對自己不利。

    除此以外,因為他號召朝臣消除門戶偏見,和衷共濟,有人懷疑他是不是年紀大了,磨盡了火氣。

    甚至連東林內部都有很多人笑他首鼠兩端。這也是鄒元標求去的一個原因。

    沉吟了一下,朱由校緩緩道:“既是鄒卿求去心切,朕便準了。”

    “老臣叩謝陛下隆恩。”鄒元標跪倒施禮,又從袖中取出奏疏,雙手呈上,道:“老臣不能再為陛下效犬馬之力,臨去之前,特進呈《老臣請去國情深疏》。”

    朱由校示意宮人轉呈過來,打開看了看,點頭道:“鄒卿公忠體國,朕甚是心慰。”接著,他開口道:“傳旨,加贈鄒元標太子太保,乘驛車歸家榮養。”

    鄒元標叩首謝恩,起身告退。

    朱由校看著消失在殿門外的鄒元標,輕輕歎了口氣。

    鄒元標身為東林三君之一,肯定沒想到跟他有直接關係的東林黨會變成誤國的文官集團。老了才看清楚,才有和衷的感悟,卻已是七十老翁,時日無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