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七十五章 密奏權(2/2)

    盡管朝廷允準了熊廷弼的策略,但三方布置耗時費力,非短期能建功,這就又引起了朝中官員的攻訐反對。

    王化貞便是一例,絕口不提防禦,把牛吹得滿飛,卻得到了朝中大佬的賞識和支持,把熊廷弼冷落一旁。

    失意、喪氣,再加上生的臭脾氣,熊廷弼與王化貞、張鶴鳴的嫌隙更深,此次率兵出關,也是無奈之舉。

    等到在右屯衛接到聖上密旨,又威脅又激勵,賜尚方寶劍,派錦衣衛相隨,奪王化貞之權,由熊廷弼全權節製廣寧。

    雖是明軍沙嶺慘敗,熊廷弼也有振作之意,不再是徒手經略,而得事權統一。

    熟悉朝廷運作流程的熊廷弼,對聖上下密旨也頗為理解,更對聖上的果決感到欽佩。

    待到進入廣寧,擒殺叛將孫得功,囚禁巡撫王化貞,又是一連串的賞罰、激勵的聖旨頒下,連熊廷弼也對皇帝的周細運籌感到震驚,更是再次刷新了熊廷弼的認知。

    皇帝雖幼,卻英明果斷,雷厲風行,更對戰局和建奴的虛實強弱有著準確的認識。

    而囚禁王化貞,將指揮大權全部交與熊廷弼,也明確表明了在“經撫不和”中,皇帝的傾向。

    所以,坐困廣寧城的熊廷弼非但沒有絕望頹喪,卻因為塵埃落地、獲得重用而感到激動和振奮。

    正如聖旨上所:此時堅守廣寧,即便捐軀殉封疆,難道不是節烈奇男子?

    何況,少年皇帝還給了他盡可能的支持和幫助,守住廣寧的把握甚大,可不是讓他送死的。

    現在,在燈下再次展讀聖上的密信,熊廷弼仿佛又回到了萬曆皇帝對他語重心長,信重庇護的時光。

    聖上命自己死守廣寧,卻又以密信相詢,那就是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務,能活下來向聖上陳述見解。

    聯絡密碼則更明了這一點,上麵得明白,日後但有遼東遼西的機密奏疏,則以密碼編寫,交錦衣衛直達聖聽。

    什麽意思,廣寧戰事一了,熊廷弼便是真正的經略,實權在握,可密奏禦覽。

    而在明朝,密奏製度還根本沒有。熊廷弼起初覺得驚異,但仔細思之,卻凜然心驚,深為少年皇帝的手段而折服。

    要知道,密奏一旦形成製度,等於大大削弱了政務中樞的職權,加強了皇權。

    這還隻是其一,在熊廷弼看來,密奏直達皇帝,周轉環節減少,能得到迅速處理,效率很高。

    另外一點,熊廷弼也想到了,但卻不敢置評。

    那就是密奏製度會使官員彼此監視,不敢擅權行事,肆意妄為,有利於控製官員,整肅吏治。

    道理很簡單,熊廷弼有密奏權,可他不知道別人有沒有。可能身邊的官吏也會有這個權利,那他幹的事情,能瞞得過皇上?

    思慮良久,熊廷弼提筆在紙上寫道:“密奏,臣熊廷弼謹奏……”

    不寫官銜,所有公式套語完全不用,大事情皆可奏報,並要完全保密,不可漏泄,這也是朱由校對臣子密奏的嚴格要求。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