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六十一章 平反張居正(2/2)

    有這樣的過節,不仇深似海吧,刻骨銘心、咬牙痛恨也是人之常情,肯定沒人會你狹隘記仇。

    朱由校眯了下眼睛,看著階下須發皆白的七十老翁,思緒翻騰,觸動極大。

    他對臣子的情況有過調查,至少是看過不少履曆,鄒元標的這段經曆他是了解的。

    而且,在他劃定的範圍內,鄒元標可是板上釘釘的“東林黨”。

    不僅是,鄒元標還是“東林黨”的重量級人物,與顧憲成、趙南星並稱為“東林黨三君”。

    “微臣還有《和衷諫疏》奏上。”鄒元標再次躬身,將袖中的奏疏高舉過白發蒼蒼的頭頂。

    朱由校接過宮人轉呈的諫疏,打開看了看,合起來收好,道:“既是諫疏,退朝後朕再細看。”

    “眾卿——”朱由校抬起頭,目光掃視,征詢道:“為張居正恢複諡號一事,你們可有意見?”

    耶?皇上沒問“卿等以為如何”,而是問“可有意見”,再從問話的語氣輕重判斷,皇上基本上是肯定了鄒元標的奏疏。

    “臣附議。”禦史方震孺躬身奏道:“皇祖之初政,事事嚴明,江陵之相業,事事綜核。既於國有大功,當予其應有之榮譽。”

    禦史周宗建上前奏道:“張居正留心邊事,然後有隆、萬五十餘年之款貢。鄒大人所奏甚是,臣附議。”

    “臣附議。”首輔葉向高躬身奏道:“張江陵為相十年,海內安寧,國富兵強,其功不可沒。”

    本來是想廷議,或是內閣擬議請聖上批紅,沒想到皇帝如此性急,當場便要拍板。

    但大勢如此,為張居正鳴冤叫屈的從萬曆後期便有,隻是不太敢明言。這件事情能否通過,最關鍵的還是聖上的態度。

    這就等於承認自己的老爹或爺爺做錯了,承認老朱家對不起張居正,這話隻有皇帝認了,張居正恢複名譽才是水到渠成。

    “內閣擬旨,張居正有功於社稷,著即恢複官爵諡號。”少年皇帝沉聲道:“尋訪張居正的後人,有官者複原職,無官者重加撫恤。”

    “臣等遵旨。”

    ………………

    人啊,實在是太複雜的動物;人性,也隻有在水落下去後,才如同水中石頭般真正顯露出來。

    張居正在位時,大權獨攬,連皇帝都懼他三分,更何況朝廷中的官員。

    可在他死後,皇帝一翻臉,那些清算揭發、落井下石的,卻多是張居正提拔重用的大臣。

    而之前跟張居正不和,或是不對付、有衝突的大臣,卻敢於冒著觸怒皇帝的危險,為張居正辯解,使其免於被開棺鞭屍。

    幾十年後,卻是這麽一個被你打斷腿,還差點弄死的家夥,為給你平反而奔走奔號。

    張居正啊,若是地下有靈,不知你該作何想?

    鄒元標啊,你要是早有這樣的感悟,當年又何苦屁股開花、腿打折,差點丟了性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