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五十一章 實體達用,聖上的手藝?(1/2)

    地玄黃,宇宙洪荒……

    貢院裏那一排一排的簡易屋,就是會試舉子的考場,也是按照千字文開篇的幾個字來排序。

    盧象升拿著考牌,找到了自己的號舍“地字六十七”。稍微打量了一下,便走進去收拾東西,準備迎接這人生最重要的考試。

    號舍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很狹仄的空間。最裏麵是個象火炕似的能坐能躺的東東,答卷時當椅子,休息時當床。

    盧象升把一塊長木板橫放在靠近門的位置,就變成了一張書桌。擺好筆墨紙硯,便正襟危坐,靜等發卷作答了。

    按照慣例,會試第一場考試的試題總共七道,其中四書義三道,五經義四道,這是八股取士最重要的一場考試。

    但等到發下考卷,盧象升仔細看過之後,才發現今年與往年大有不同。

    “汝有何實體達用之學,能經世致用否?欲為何官,如何為國效力,為朕分憂?”

    盧象升看過這第一張試卷,便是眼睛瞪大,滿臉的不可思議。

    隻從“為朕分憂”這四個字看,便知道這是聖上親擬試題。

    曆朝曆代,也隻有在殿試上或由皇帝出題,而現在隻是會試第一場呀?聖上到底是何用意?

    盧象升好半晌才收起震驚,仔細審視全題,微微皺起了眉頭。

    肇始於宋代的實學,是一種以“實體達用”為宗旨、以“經世致用”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潮流和學。

    但“實學”這一概念,在中國不同的曆史時期,其涵義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個曆史時期,因學派相異,也往往對其有不同的解釋。

    宋元明清時期的學者,對“實學”所賦予的內涵,大體上是從“實體達用之學”的意義上來使用的。

    簡單來,宋明實學家認為必須由“實體”轉向“達用”,將“內聖”之實體轉化為“外王”之實用,才能成為真正的聖人。

    所謂“達用”,又有兩層涵義:

    一曰“經世之學”,即用於經國濟民的“經世實學”;

    二曰“實測之學”(亦叫“質測之學”或“格物遊藝之學”),即用於探索自然奧秘的自然科學。

    當然,這是那個時代對於“實學”的理解,並不全部符合朱由校的思想。

    而對朱由校來,這道題很簡單,就是後世求職時常用的個人簡曆嘛!

    你畢業於哪個學校,學的啥專業,有啥特長,要競聘哪個崗位?競聘成功後,你打算怎麽幹?

    限於時代不同,試卷上表達得不是很完全,但大致是這個意思。

    不管你是會農耕、精術算、知兵、習水利,還是會蓋房、懂格物……隻要不是詩詞歌賦、八股文章,那就算是實體達用之學,能經世致用。

    在朱由校看來,中國實學發展史實際上就是“興利除弊”的改革史。

    每當國家出現“內憂外患”之時,也就是實學思潮大興的時候。而每一次實學思潮的曆史使命總是“興利除弊”,以達到挽救社會政治危機的目的。

    所以,一下子廢除八股取士肯定是不行,那就逐漸改變,以錄取實用人才為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