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十八章 射殺信使,大婚繁瑣(2/2)

    大婚的場麵,連皇室成員、朝廷命官也難得一見。禮部官員看著咋咋呼呼的,也是按典籍記載和規定,根本沒實踐過。

    觀禮的官員們聽著指揮,還東張西望,就是來看熱鬧的。皇帝娶媳婦兒呀,咱能觀禮,這事兒能吹一輩子。

    可惜沒手機啥的,要不就哢哢哢瞎拍照,猛發朋友圈了。

    等得差不多了,欽監官員神氣活現地報告,吉時已到!

    朱由校打扮得人五人六的,在內大臣、侍衛、太監簇擁下,隆重登場,在樂曲聲中步入乾清宮正殿,升座。

    王公大臣伏地叩拜,山呼萬歲。

    宣製官奉詔書,站在東側丹陛上,高聲宣詔,任命正、副二使,去皇後家納采,問名。樂曲聲中,兩位使奉節、奉詔。禮成,朱由校退朝。

    嗯,朱由校也就象個木偶似的出個場,露個臉兒,連話都不用一句,就沒他什麽事兒了。

    然後就是正使持節、副使捧問名詔書,儀仗隊、鼓樂隊在前開路,送禮官員跟在二使屁股後頭,自乾清宮出發,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地奔向國丈府。

    未來的國丈在大門口跪接使,奉旨,接受禮品,謝恩。然後把寫著女兒姓名、簡曆、生辰八字兒等項內容的“表”,呈交使。

    禮畢,擺宴招待使。酒足飯飽,使率隊回紫禁城。進午門,在太和門外打住,將“節”和“表”,交給司禮監太監,就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司禮監太監再持節、表,到乾清宮複“皇命”。朱由校再向王公大臣“詔告”納采、問名情況。

    就這麽折騰著,六禮中的最後一項“親迎”,終於要來了。

    明就是“親迎”,民間就是新朗官兒披紅掛花,屁顛屁顛地去接新娘子。接到家嘛,吃喝熱鬧,然後就是“洞房花燭”夜了。

    皇帝自然不用屈尊去,但把皇後接到坤寧宮,也有一套很繁瑣的禮儀程序,需要他切身體驗、親自操作的。

    俗話:人爽喜事精神爽。可明便是“親迎”,便能“洞房花燭”,皇帝本人卻並不如何高興,反倒是有些焦躁和憂慮。

    難道是皇爺著急了,連這一都等不得?

    張裕兒給白娘娘梳完毛,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少年皇帝。發現皇帝微皺著眉頭,又圍著沙盤轉起圈來。

    別看被朱由校臨幸了,張裕兒卻並沒有什麽地位上的提高。

    宮女還是宮女,隻有懷了龍種,才可能被封名號,這在皇宮裏,算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如果熊廷弼能按照自己的密旨行事,守住廣寧的把握還是比較大的。

    朱由校摸著並沒有胡子的下巴,再次分析判斷,也是給自己打氣,安慰自己。

    從曆史上的戰事看來,如果明軍全力守城,又沒有內奸搗亂的話,後金軍想要攻下堅城要塞,還是很困難的。

    寧遠是一例,城堅壕溝,又有紅夷大炮助陣;錦州呢,可沒有寧遠堅固,後金軍依然攻之不下,圍困一年方才迫使祖大壽投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