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要放下

正文 第8章 立德修身篇(4)(1/5)

    假以時日,內在的世界寬廣了,

    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

    甚至能轉煩惱為菩提,

    超越生死與輪回。

    354

    在生活中,身要盡忠職守崗位,

    口要講好話、多讚美,心要彼此尊重友愛,

    如此自然可以完成身口意三業的修行。

    355

    生活在世上要知足,不要人比人,

    人比人會氣死人;也不要太計較,

    太過計較,於得失之間不得安寧。

    356

    一個人有沒有作為,端看你敢不敢。

    擁有大慈悲、大智慧,也要“敢”:

    敢說、敢問、敢想、敢寫、敢學習、

    敢疑惑、敢擔當、敢提起疑情。

    隻要意之所在,要敢,

    因為有“敢”才能快速成長。

    357

    情緒是一時的,慧命是一生的。

    不要讓“一生”的慧命輸在“一時”的情緒上。

    358

    一個有好性格的人,是難忍能忍,

    難行能行,且什麽都“能”:

    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苦能樂、

    能早能晚、能前能後、能餓能飽、

    能冷能熱、能榮能辱;凡事無所不能。

    359

    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

    因此不能要求一個人必須“十全”;

    “殘缺”更能體會娑婆世界的真味。

    一個人的缺點,若沒有人點破,永遠不會進步。

    而短處不改,長處就會被埋沒。

    360

    說話的目的,是要溝通彼此的思想、看法,

    說話也可以估量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和知識。

    因此,先思而後發言,可以減少說話的過失。

    361

    人的生活離不開美感,能從生活中感受、

    領略美的事物,才能享有藝術的人生。

    沒有藝術的人常是脂粉庸俗,

    有藝術的人則顯得氣質高雅。

    362

    愛憎心是一種分別、一種執著,

    也是苦惱的根源;

    能泯滅愛憎之心,自然無分別、

    無執著,當然就沒有苦惱了。

    363

    生活中遇到挫折、不公平時,

    要冷靜思考另外的管道;

    當事成享受光榮之時,切忌得意忘形,

    須記取不順遂時的教訓。

    364

    自命不凡,往好處說是尊嚴人格,

    往壞處說是誇耀自己;

    尊嚴是德之寶,誇耀是德之賊。

    365

    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

    因為“動”,人才有思想,

    才有感情,才有活力;

    懶惰不動,即不懂生命的意義。

    366

    世界上盡管有“一半”健全的人,

    “一半”不健全的人,

    但他們都有獨特的優點與短處。

    世間的事也是如此,無法盡善盡美,

    所以我們不必求全,隻要看破放下,

    發揮所長,就能隨喜自在,展現大用。

    367

    俗雲:“使黑人脫去黑色皮膚的最好方法,

    是先給白種人一顆白色的心。”

    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如果懂得讀它,

    則每個人都能以其特色,

    點綴我們多彩多姿的生活。

    368

    忍耐並不是膽怯,

    而是在麵對生死存亡、榮辱毀譽時,

    還能從心裏發出無比的勇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