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99章 平淡是靈魂的真味(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人世間,如果我們能夠心如止水,沉穩恬靜,那麽就能擁有一份平淡的心境,不拘泥於人言是非,不沉迷於功名利祿,脫離塵世的喧囂之境,視悲歡榮辱如過眼煙雲,不為權勢所羈絆,不為物欲所拖累,以一顆平常的心直麵人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追求人格的獨立和靈魂的自由。金聖歎在《臨江仙》中說:“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句詞講的就是要以平淡的態度來麵對人生。

    有一句名言叫做“心底無私天地寬”。私欲多了,就會目光短淺;私欲少了,就會使我們的心胸更加開闊,人生更加豁達。

    春秋時齊大夫晏嬰聰穎機智,學問淵博,能言善辯,是經邦治國的社稷重臣。這樣一個位高功大的人,在生活中卻力行節儉,過著非常樸素的生活。他的開明和才智、節儉和自我奉獻的精神,贏得了他人的尊重。

    他生於社會禮崩樂壞之際,當時,社會中一些貴族肆意淫亂,腐敗汙穢。在這種崇侈糜爛暢行的環境下,要潔身自好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對於晏嬰這樣手握大權、身居高位的人來說更為不易。但晏嬰對自己的信念毫不動搖,堅持嚴格自律。當了宰相後,他仍住在自家的老房子裏,連齊王都認為這與他的“級別”太不相符,極力要劃給他一片地以修造高門大屋,晏嬰卻堅決不更宅。作為齊國的重臣,他在衣、食、住、行上都持儉自律。

    晏嬰這種在聲色犬馬的混濁世界中潔身自好、力行節儉的行為,連寫《史記》的司馬遷也被感動了。在為晏嬰立傳之後,他由衷地感歎:“假令晏嬰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淡泊名利不求奢華,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決然的本性能使一個人更加真實地麵對自己,也更加坦蕩地麵對世界,擁有一顆平靜淡然的心,我們的內心和生活也會變得簡單純淨。

    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為人為文都追求“淳樸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在《病榻雜記》中他用通達的文字講述了自己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三項桂冠。老人欣欣然如孩童:“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之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麵目,皆大歡喜。”

    平淡是最動人的本色,是不需要加以修飾與裝點的。會享受平淡的人,靈魂才會散發出迷人的香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