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90章 放下執念,讓心自由自在(1/2)

    【藏經閣】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禪師

    完美主義者總是很難得到快樂,因為他們對於快樂都要求得很苛刻。而月亮殘缺而成的月牙,維納斯不完美的雙臂,這些雖不圓滿,卻依然美麗。

    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是永恒不變的,它們也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階段性地有所差異。等到必須改變的那一刻,人們就該學會放下。但是要真正做到不執著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佛教講究用因緣的觀念來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緣是指一切現象,不論是生理的、心理的還是自然社會的現象,都是在時間和空間之下產生的種種關係,是由許許多多因緣條件和合而生的,它們無法單獨發生,也不會突然出現,更不會永遠不變地存在。在體驗自己生命的過程時,我們會發現人的生命從小到老,最後一直到肉體消亡,都在不停地變化。身體、生理在變,我們的觀念也在變。

    從小開始我們就在不斷接受教育,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同時我們也不斷受到環境以及時代變遷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觀念都是靠著外來訊息的累積,然後慢慢成為自己的想法的。而這些想法也是會變的,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一種思想也可能使自己的思維發生轉變。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說的就是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萬物都在變化,更何況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的人呢!不論從理論上分析,還是從自己的體驗來看,都說明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自己,既然世界和個人都在不斷改變,那麽又有什麽好執著的呢?

    星雲大師說:“世事無常,諸相皆空,如果我們有顆平常心,世間的一切都看作鏡花水月。”大師教導我們,麵對世事,應持有平常心放下內心的執念,平和對待一切。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過於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就可能因此失去自由,錯過更好的東西。一個人太過執著,就會經受執念帶來的痛苦,而如果想要擺脫痛苦,那麽就要從執著裏走出來。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問一下自己,為什麽會生氣,是不是因為出現了與你的期待不一致的東西,所以你為此而憤怒。仔細想想,其實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你的一切痛苦和煩惱的來源,隻不過是因為過於執著自己的期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