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72章 放下名利,得自在和解脫(1/2)

    【藏經閣】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

    名利即使再誘人,可當它成為一種負擔時,也就變成了人生的障礙和累贅。快意的人生不需要太多名利裝飾,有一顆寧靜淡泊的心足已。

    人生的煩惱多種多樣,但大體來自兩個方麵,一是自身的欲望,二是外在的名利,它們誘惑著人們,也煩擾著人們。

    如何麵對名利,星雲大師的觀點是“從‘不要’當中去擁有更寬廣的精神境界”。這與莊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寫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即來去隨緣,而不是執著地求取,貪念不斷。

    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他走過千山萬水,卻始終未能尋找到快樂一天,富翁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休息,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可為何我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著那麽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怕被別人暗算,整天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把珠寶換成錢幣,用來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得到了快樂。

    放下就是快樂,若學會“物來而應,過去不留”,適當放下,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隻有放下那些過於沉重的名利,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當某件東西帶給你的隻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愁,各種各樣的負擔如山一般壓在你的心上,使你不能自由呼吸,那麽最明智的辦法就是舍棄它。

    老街上有一位賣鐵鍋、斧頭的老人。他的經營方式非常特別: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無論你什麽時候從老街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手裏是一個半導體,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不好不壞,每天的收入正好夠他喝茶和吃飯。他年歲已高,不再貪戀錢財,因此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從老街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端起那把壺仔細地打量著。

    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3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裏,一件在中國台灣地區某博物院裏,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商人端著那個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用這把壺喝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