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62章 不要讓“我以為”成為習慣(1/2)

    【藏經閣】

    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楞嚴經》

    如果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著“我以為”的聲音,那麽每個人都無法和他人達成共鳴,也無法彼此和諧相處。別讓“我以為”成為習慣,更不要讓它成為一種借口。

    很多人總是習慣在說話的時候加上“我以為”這樣一個口頭禪,意在表示自己原來所持的觀點和想法。然而事情真的都如我們自己所以為的那樣嗎?

    在宋國與齊國結下了仇怨的時候,宋王害怕齊國前來攻城,於是就召人來修築武苑。這個時候歌手癸也在征召之列,他在工地邊幹活邊唱歌。當築牆的人聽到癸的歌聲時,就會整天賣力工作也不會感到疲倦,這讓工程進度大為超前。於是宋王召見癸並加以賞賜。癸感恩後對宋王說:“我的歌唱技巧是老師射稽教的,射稽的歌聲比我更好聽。”宋王聽後立刻又把射稽召來,請他在工地上唱歌,以激勵士氣。讓宋王意外的是,射稽唱歌時築牆的人並不覺得減輕疲累。於是宋王對癸說:“你說射稽的歌唱得比你好,我怎麽沒看見效果。”癸回答:“王啊,您不能為表麵的現象所迷惑。我唱歌時築牆的人一天隻能築四板,而我的老師唱歌時進度卻是一天八板;我唱歌時,所築的牆的硬度能讓長矛戳進五寸;而我的老師唱歌時所築的牆,長矛隻能戳進二寸……”宋王恍然大悟,自言自語道:“我以為年輕的學生會比老師更有效率。”

    “以為”這個詞,從根源上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你在隨意地說出你以為的時候,實際上也就是告訴別人你剛才是沒有經過思考,而是單憑自己的直覺來思考、辦事的,這對別人是一種不尊重,會使人產生一種事事都以你自己為中心的感覺。上麵故事中,國君的“我以為”還比較好說,臣子自然會唯唯諾諾,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呢?如果你在生活中事事“我以為”,那麽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下次你再這麽說,人家可能就不會再聽你說的是什麽,即使你說的是對的;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又何苦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