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30章 氣節是我們的立身之本(1/2)

    【藏經閣】

    若佛子,直者,直照取緣神我,入無生智。無明神我空,空中空,空空理心,在有在無,而不壞道種子。

    ——《梵網經》

    氣節不是自負,而是一種讓人敬佩的浩然之氣。不為富貴所動搖,不為強權所屈服,不為貧賤而自輕,以一種正直的姿態傲立於世。做公民要有民族氣節,做人要有君子氣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這句詩充分顯現出了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古往今來的傑出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著寶貴的氣節。星雲大師十分看重氣節,他說:“義,是禮義廉恥的綱目之一,所以孔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彰,國乃滅亡。’人寧可為義而死,也不能無義而生。國家民族,乃至社會個人,都需要氣節。氣節可以貫穿山河,可以光輝日月,氣節才是吾人生命的秩序。”

    氣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每個人維護尊嚴、保持獨立和清醒的必要因素。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出身貴族,為人正直,且富有才華,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及左徒三閭大夫。他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在他的努力輔佐下,楚國一度成為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強國。但是,屈原的才華和正直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深受貪官汙吏的嫉妒和排擠,楚懷王也對他漸漸疏遠。

    在朝廷腐敗和小人作亂的共同作用下,楚國日益衰落。頃襄王二十一年,秦軍攻破楚國郢都,楚國滅亡。屈原難以抑製心中國破家亡的悲憤,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相傳每年的端午節,就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具有崇高氣節的愛國詩人而定下的節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賽龍舟,包粽子,以表達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是一個公民愛國的表現。在社會交往中,要自尊自愛,有自己的原則,隻有自己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

    人們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說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像水一樣平淡。君子都有自己的氣節,自己的處世原則,這種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正是彼此尊敬、不摻雜利益紛爭的交往。太多的利害得失,往往會使人們之間的關係複雜,交往也就變得不那麽純粹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