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5章 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畏懼失敗的心(1/3)

    【藏經閣】

    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隱千峰外,月皎風清好日辰。

    ——曹洞宗

    愛迪生做了1000多次實驗才發明了電燈。當你在遭受失敗時,不妨想想那些偉人,讓自己擁有一顆禁得住錘煉的心。要知道,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畏懼失敗,在困境麵前退縮的心。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與失敗總是如影隨形。每個人在一生之中都會經曆失敗,但過一段時間再看,就會發現可怕的並不是失敗本身,而是遭遇失敗後不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之後又導致同樣的失敗。

    如果一個人總是失敗,而且每次都敗在同樣的地方,那麽他就應該從自身尋找原因。如果失敗後總是一味地埋怨他人,為自己找各種客觀理由推卸責任,那麽他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羨慕名人們取得的成就,而名人之所以成名,大多是經曆了許多次的失敗才獲得成功。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裏說:“我們或許有不少失敗的記錄,但最後擊敗我們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隻要有信心,有力量,每個人都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最終獲得成功。

    法布爾19歲時從師範學院畢業,做了一名小學老師。他通過自修,一步步由初中老師、高中老師,最後升到大學講師。這期間,法布爾一邊教書,一邊學習化學知識。他有一個想法,就是把用作染料的茜草色素的主要成分——茜素純化提煉出來。

    經過努力,實驗成果很顯著,他和印染廠的工人們都盼望著他的研究能夠正式投產。當研究成功後,他卻得知了另一個消息:人工茜素已經合製成功,這預示著法布爾的天然茜素純化技術沒有任何價值。

    多年研究與實驗的辛苦,瞬間就付之東流了,對法布爾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一段時間過後,法布爾從失落的情緒中恢複了過來,決定換一個研究方向,開始著手進行科普知識的推廣。在87歲高齡時,他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昆蟲記》的最後一卷。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物理學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昆蟲記》的成功給他帶來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的詩人”美名,他本人也因為此書而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失敗是一種令人痛苦的經驗,甚至是一種讓人生受到重創的體驗。無論是什麽人,不管他有多偉大,多麽不同凡響,在人生之路上都或多或少地經曆過失敗。在人生旅途上,失敗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以怎樣的態度麵對失敗,是否有決心繼續挑戰。如果因為一時的失敗便一蹶不振,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不再有翻盤的機會。

    當你麵對失敗時,不必抱怨,抱怨並沒有用處。星雲大師告訴我們:“能勤,時間自然比他人多;肯動,空間自然比他人廣;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我們能做的就是磨煉自己的意誌的煉,踏實地做自己的事。

    跌倒會讓我們擁有不可多得的收獲與財富,而在跌倒後勇敢地站起來,成功依然會如約而至。

    從前,在海邊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個漁民,因為他的捕魚技術十分高超,被人尊稱為“漁王”。但他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很一般,沒有一個像自己一樣的優秀,他常向人訴苦:“我從兒子們剛懂事起就傳授技術,而且教的都是我的看家本領,怎麽他們都比不上平常人的孩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