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正文 第2章 導讀(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應聘者聲若蚊子者,不予錄用;

    說話沒有抑揚頓挫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得要領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能幹脆利落地回答問題者,不予錄用;

    說話無生氣者,不予錄用;

    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雲者,不予錄用……

    日本大公司的這些規定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係至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並恰當地表達出來,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任務,才有施展才華、事業成功的機會。用好這種催化劑,事業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人就應該能言善語

    語言是隨著人類的出現為滿足表達和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社會性、工具性和符號性,其初始形成就是說話。

    對於說話,古今中外的遠見卓識者曆來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等古語,把國之興亡與舌辯的力量緊密聯係起來,借“九鼎之寶”“百萬之師”強喻說話的力量,充分揭示了說話的巨大的社會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把“舌頭”、原子彈和金錢稱為獲勝的三大戰略武器,進入21世紀又把“舌頭”、金錢和電腦視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三大戰略武器。這個比喻雖有牽強之嫌,但也不無道理,起碼代表了兩個時代的主要特點,而在這兩個比喻中,“舌頭”能獨冠於三大戰略武器之首,可見口才的價值非同小可。因此我們每一個現代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口才的重要性,進而更好地掌握口才這個隨身攜帶、行之有效、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奇武器。

    口才,簡言之就是說話的才能,是一個人素養、能力和智慧的全麵而綜合的反映,而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與其他動物有一個最特殊和明顯區別,那就是人能說話,並能以語言符號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高爾基在散文《人》中歌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眼睛裏閃耀著大無畏的思想的光輝,雄偉的力的光輝,這力量能在人們疲憊頹唐的時刻創造神靈,又能在人們精神振奮的時刻把神靈推翻”。人“根據自身的經驗創造科學,每走一步都要把人生裝點得更加美好,就像太陽那樣慷慨地用它的光芒把大地普照——不停地運動,不斷向上,邁步向前”。這裏歌頌的“人”,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是經過抽象的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是人類智能和勇氣的化身。而使其化身於有形,並形成真正力量的因素之一,就是語言。

    《論語·裏仁》中講: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到了今天,這種舊的道德規範就不能不受到質疑和重新審視。“敏於行”當然無可厚非,隻要這種行有利於國家和大眾,有利於別人和自身的進步,可是“訥於言”卻與現代社會人與人交往的需要明顯地不相適應。良好的口才,不僅是宣傳鼓動的需要,還是傳授知識、增進人際關係的需要。能言善語,讓世界多一些優秀的口才和妙語帶來的笑聲、讚歎聲有什麽不好呢?曾參加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節目創建的著名社會學家鄭也夫談到,《實話實說》要找到合適的“侃爺”真的不容易。多數人講話刻板、幹巴、模式化、冗長、沒有風趣,甚至在學曆高的人群中這種現象更突出。“我幾乎可以斷定,口語表達能力不足是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集中在書麵表達能力的培養上,普遍輕視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而在現實生活中,謀職、合作、討論、請示匯報、講課、談判、爭論、吵架,以至打官司,都毫不例外地依賴於口語表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