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江開始

第775章 探討碳排放(2/2)

    就像比特幣,本來什麽都不是,但為什麽會變成五萬美元一個?你可以認為是炒作,也可以認為是少數集體的共識。

    假設全球70億人有一億人接受比特幣,一枚比特幣的價值是五萬美元,那麽十億二十億人接受的“碳排放”貨幣的價值是多少呢?會不會超過石油的市場規模?

    碳排放是因為環保思想興起的一個社會概念,一旦市場規模足夠大,哪怕這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他也會變成一種現實。了這麽多他想其實隻有一句話,“碳排放權”的概念在011年才剛剛興起,但在0年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一種會打破石油美元霸權的曆史必然。

    賀正誠和他們交流,不是為了統一大家的思想,他沒想過成立超級財閥,而是與這些精英交流能夠打破他的思維盲區,讓他不會變得偏執。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或許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但那有如何,未來畢竟是未來,遊戲規則的建立需要各方勢力認可,如果他占據了絕對優勢,那就很可能被排斥在有遊戲規則之外。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吧?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第一,所以其他汽車廠商不約而同的放棄了這一賽道。特斯拉開放專利或許是因為當時的純電汽車市場一家獨大,他不開放專利整個市場都很難活躍起來,教育消費者和宣傳成本會變得極高。

    眾人在賀正誠的莊園中暢談了許久,雖然碳排放權和碳排放市場都沒有形成,怎麽定價也完全沒有頭緒,但比較統一的看法是這個方案一旦在全球得到執行,那就是發達國家鎖死發展中國家的“質子”。

    任何國家的工業化都不可能不破壞環境,以後的低端製造業都可能需要繳納碳關稅,購買碳排放配額,這個時候落後國家要想超過發達國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當然,這隻是猜想,無絕人之路,也許會給落後國家更多“免稅”配額,也許科技進步,這種事誰得準?國隻能被動接受,大國就要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並爭取更多主動權。

    在他們的沙龍結束後,賀正誠發了幾條微博:

    “今年看了《三體》,剛剛和大劉聊完,他的很多觀點讓我大受啟發,推薦大家閱讀。看了《三體》之後,大家也許會知道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為什麽會沒有未來,柯達為什麽會失敗,HD-DVD和藍光DVD的標準之爭為什麽會變得毫無意義。

    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的科技進步,打敗你的可能不是你認為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莫名其妙興起的行業。

    比如智能手機的出現會打擊照相機,P,錄音機,電腦和電視,這在《三體》中被稱為“降維打擊”,那麽未來還有那些行業會被“降維打擊”呢?希望不是大疆創新和引力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