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江開始

第774章 基金治理(1/2)

    一番的風波後,易購恢複了正常,賀正誠來到他在鵬城的私人莊園。

    在這個莊園他投入許多精力,主要是蘇州園林風格的江南住宅,還包括諸如水/空氣淨化係統,太陽發電等現代化設備。

    雖然安裝了光纖,有遠程會議和各種信號幹擾等保密設備,但並沒有安裝比爾蓋子家裏那種自動感應設備。他更傾向於回歸大自然,所以這個莊園依山傍水,偏田園風。

    在這裏陪他的是一對雙胞胎姐妹花,不要問來自哪裏、姓甚名誰,這不重要,渣男從來沒有想過永遠。

    山水之間風情無限,賀正誠躺在椅子享受著:彩袖殷勤捧玉鍾,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間或是拿起一本書仔細品味,比如大劉的《三體》終於全部出版了,賀正誠一直沒有打擾大劉,就是擔心這本書會夭折,現在好了,一切如舊。

    他對三體知道最多的就是二向箔的降維打擊,水滴,麵壁者,黑暗森林,還有從真空中汲取能量,監督並且鎖死地球基礎科學的質子。

    “質子啊質子,也不知道人類社會是不是真的有質子存在。”

    現在有一種觀點被廣泛傳播,即人類的基礎科學上百年沒有進步與突破,一直都還停留在愛因斯坦時代。這種觀點的對錯與否很難判斷,不過“在農業社會,人類造成的環境變化尚可逆轉,而工業社會,這種環境變化是無法自然修複的。”

    很多人都在環保環保,歐美人對環保甚至有些偏激,但國人的環保意識真的還有待加強,起碼要認識到隻有人類主動付出才能真正的保護/修複環境。

    就像《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話: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也許所謂的末法時代就是工業革皿帶來,“凡人流”那種掠奪式的修仙應該不是中幗道家思想的產物,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是道家的至高追求之一。

    溫柔鄉是英雄塚,還好賀正誠見多識廣,多了幾分克製,休息幾後,回去繼續工作。

    賀氏家族基金旗下負責前沿科技和基礎科學投資的遠景基金,負責公益慈善的螞蟻基金基本成型,不過都采取了商業公司的形式去做,其實如果法律更加完善,他願意轉化為社會企業。所謂社會企業就是在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能夠回歸企業本質,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歐盟地區社會企業的發展領先於全球(包括米國),投資人在收回成本後就不再參與分紅,可以是一種進化的慈善行為,也是歐美企業家對慈善的一種探索,國內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也有人進行類似的嚐試。

    這是一種看起來很美的模式,就像慈善組織,初衷是好的,但關鍵要看掌握在誰手中。

    國內有很多對慈善行為的探討,大量UP主都否定歐美企業家的慈善行為,認為他們是為了避稅,是為了財富的傳承。這種行為有沒有?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能大多數富豪都是這種情況,但人有好壞,和人種,國籍,文化程度有多大的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