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七 靈機一動,“呼麥”救場(2/3)

    當客人聽到車廂裏傳出來的不像是電視劇裏合成處理過的那種聲音時,已有很大一部分開始低頭側耳地尋找這聲音的來源。有些人驚歎著,為什麽導遊也會呼麥?

    陸川的這“呼麥”之間並沒有唱多久,由於他的氣不夠,隻是用了一些單調的發聲,來吸引客人的注意。當客人都轉睛注視他的時候,便關掉了車載電視,重新開始他的講解。然而,當他邊講的時候,身下的雙腿卻在微微地顫抖著。

    車廂中部,有客人高聲問:“導遊,你剛才發的聲音是呼麥麽?”

    陸川對著出聲的客人豎起了大拇指:“高,實在高。想不到咱們車裏人才濟濟,居然這麽快就聽出了呼麥之音啊!我可是真的佩服這位帥哥了!唉,帥哥,你怎麽知道是呼麥的呢?”

    那位帥哥坐著一揚手,:“您別忘了,我們可都是搞音樂的,雖然大家不會,但都是聽過呼麥的!”

    陸川一拍腦門,故作奧悔地:“唉呀呀!看看我呀,這準備工作一大堆,居然忘了大家都是專業人士啊!不錯,我呢,剛才確實是試著發了一段類似呼麥聲音了。不過,我想,這位帥哥肯定是照顧我的麵子,才把它稱作是呼麥了。為什麽這麽呢?因為我是知道自己這兩把刷子到底怎麽樣的。我這怎麽能算是呼麥呢!充其量隻是類似而已。那麽,既然大家都懂行,我也就班門弄斧下一吧,給大家講講呼麥的一點曆史吧。”

    “呼麥呢,草原民族中一種非常奇特的演唱藝術,它早在1世紀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經存在很久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作為演唱哥手,他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裏唱出兩個聲部,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麵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呼麥的發音有很多種類的,大致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它的發聲原理中最特殊的,就是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它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聲部。在蒙古民族中,對呼麥的產生,有一奇特法,據,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動,見河叉分流,瀑布飛瀉,那嗡嗡作響、山穀共鳴的聲音,實在動人心魄,情不自禁之下,便有人加以模仿,在不斷的摸索之後,終於找到了一種能讓所發之聲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之聲的發音方法,那就是呼麥。呼麥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條件和生產、生活方式下產生的,其發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不同於舉世聞名的蒙古族長調的唱法,有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我知道,其實,我剛才講的這些呀,對於各位專家來,早已是了然於心的了。我也知道,其實大家最想知道的是,我為什麽會發這種聲音。對不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