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讓我強大

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驅離紅毛(2/4)

    隻是到了現在,隻停留在官方口頭上的禁止,根本沒人能真正落實下去。

    各地大海商紛紛自己備貨,與紅毛人貿易。

    但紅毛人並沒滿足這種有中間商的貿易模式。

    利潤會被狠狠刮掉一大部分。

    比如生絲就是如此。

    直接去采購80兩銀子一擔,要是通過海商的手,就要140兩到170兩,但轉賣到島國,能夠達到280兩。

    這樣的利潤,誰能不眼紅?

    要知道從大明到島國也沒有太遠。

    隻要備好貨物,打通關節,這生絲就是白撿的錢啊。

    為什麽需求這樣高?

    因為絲綢是上等人穿的。上等人集中了大量財富,衣服又是需要經常更換的。

    而且上等人們不會穿舊衣服,窮奢極欲是和平時的常態。

    有著大量金銀,衣食住行中,就是衣服消耗最頻繁。

    其他幾樣都是有很多限製的。

    這也是為什麽工業革命首先爆發在紡織業中,這是一樣的道理。

    一個富貴人家可以每年換新衣服,一年換一百一千件。

    有的富家女子,光衣服就裝滿幾個屋子。

    而吃飯卻不可能吃這麽多,而且食物也不方便長途轉運。

    至於住所,也是一次修建好,就很少再建造了。

    行走,很多人就在一個地方一輩子不動彈。

    可以說封建社會,隻有衣服才是需求沒有上限的一種產品。

    生產多少,隻要符合了貴族的口味,都能給你買走。

    窮奢極欲,就是一個寫實。

    比方一個貴族,上廁所前是一套,上廁所後又是一套。

    上廁所後就將內衣直接扔了,給下人們穿,自己徹底換一套新的。

    這樣下來,一年上700次廁所,就要換700套新內.衣。

    誇張?

    並不誇張,看看曹雪芹描寫的自己家生活,吃一頓飯要吃2000兩銀子。

    就知道穿這些衣服根本不算什麽。

    富貴人家的女子,不會穿舊衣服,去年,上個季節的衣服,絕對不能帶到下一年度來。

    不然的話,就是你家世衰落了。

    反正是處在上升期的大小家族,盛時的家族,都要穿新衣。

    這才是為何德川幕府時期,島國對生絲如此渴求的緣故。

    上等絲是絡繹不絕。

    這時,聞人升繼續說道:“打敗紅毛人一時容易,想要打敗一世難,就好比草原之虜,因為他們冬季貧寒,他們如果不想餓死,就要南下強擄。而他們這些年不強擄,是因為開了大量馬市,大量草原北虜不需要強擄也能靠牛羊馬匹換取足夠過冬的食物,久而久之,他們就陷入了一種對比,隻要交換就能活下去,去強擄還會被打死。”

    “當然肯定還是有人要強擄的,那麽我們就不停打死強擄的,留下的隻有交易的。這樣交易者就會活下去來,強擄者就會死去。”

    “如此剩下的就是願意交易的人。”

    聞人升這樣說道。

    周明若有所思。

    這不是什麽新思想。

    而是早就有人總結過的。

    想要開草原太平,不能離開貿易。

    但貿易的本質是要賺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