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緣,淡淡愛

正文 第8章 年輪之愛(1)(1/4)

    梁山泊與祝英台新傳

    梁山泊家中貧困,父母均已早逝,是叔父將他養大成人,看他年少有誌,毅力天成,便把他送到當時著名的學府,希望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怎麽著也考個秀才、舉人,走仕途之道,光宗耀祖,不枉了白養育一場。梁山泊知道家中艱難,深知叔父的愛意與苦心,在學府中,日夜苦讀詩書,更兼與祝英台情同手足,興趣相投,白天同桌,晚上抵足而眠。

    三年後,梁山泊與祝英台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學府。臨別之際,兩人戀戀不舍,英台天資聰穎,多次情深意長,目含秋波,暗示山泊,怎奈山泊在詩書見聞上雖頗有造詣,在兒女情長上卻不諳世事,英台隻好與他相約,把家中的“小九妹”許配給他,盼他早日提親。

    梁山泊和祝英台自學府分手之後,梁山泊日思夜想,決定去祝家提親,想想英台許下的“小九妹”,和她長相酷似、麵容姣好的女子,心裏就樂意加甜蜜。想起英台,山泊心裏很溫暖,英台很陽光,沒有貧富觀念,倡導人人平等,喜歡幫助別人。山泊記得,英台為自己墊付了半年的學雜費等,給自己買了諸多書籍和衣物……

    梁山泊爬山涉水、曆盡艱辛,終於找到祝家。抬眼望去,亭台樓榭,青草茵茵,鮮花遍地,溪水縈繞……梁山泊如入仙境,一腔赤誠火熱,頓時冷徹心扉,這等的豪門富貴,這等的家世和身份,他,窮家寒舍的一介儒生,無功名俸祿,門不當戶不對。山泊自慚形穢,未等親仆稟告英台,早已匆匆離去,未留隻字片語。

    梁山泊理理繁雜的思緒,想想自己的生活處境,“學而優則仕”,自己要想娶到那個和英台一樣的女子,必須走這條路,雖然是“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不小心會掉進河裏,但是是唯一的出路。梁山泊痛定思痛,決定參加三年後的科舉考試,如中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他將衣錦還鄉,榮歸故裏,迎娶“小九妹”。

    自此,梁山泊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寒窗苦讀。一晃三年過去,山泊考試一舉中第,頭名狀元,大紅錦袍,佩花遊街,彰顯皇家恩寵。山泊心中興奮,待到應酬完畢,請示聖上,回家探親,祭奠父母。當然,最重要的,山泊想去祝家提親。憑他狀元及第,配那富足顯赫的人家,已綽綽有餘。

    祝英台夢牽魂繞,日夜思念,梁山泊終是杳無音信。英台也曾派人去梁家村打聽,但是都不知山泊人在何處。當地一富家子弟,名曰馬文遠,****倜儻,英俊瀟灑,玉樹臨風,雖學問一般,胸無大誌,但父親為官,家中豪富,奴婢成群,田地無數。早聽得英台紅顏俊美,起了愛慕之心,托媒婆前去提親,怎奈英台心有所屬,執意不從。

    馬公子也是癡人一個,雖知英台心意難改,卻不急不躁,每天為英台賦詩作畫;每天為英台帶去一支“勿忘我”;知道英台喜歡讀書,買下書籍筆墨無數,盡送於英台;不管英台如何苛責,如何不理不睬,馬公子終是無怨無悔,英台看著也著實揪心,著實可憐,加上梁山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看著父母畏懼馬家權勢,憂心忡忡,整日歎息。英台哀莫大於心死,終於答應了馬家的婚事。

    婚後的生活甜蜜而溫馨,馬公子曆盡艱辛,終抱得美人歸,自然是珍愛有加,為英台畫眉點妝,陪英台彈琴奏樂,帶英台野外寫生,英台縱有千百不隨心,在這樣的寵愛中,也開始感動和心動,終於心甘情願的成為馬家的少夫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