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

三百七十 劉6軍來(1/5)

    吳橋縣外楊家寺,名為楊家寺,卻是一個小村莊。這裏就是劉六大軍暫時的駐紮地。劉六攻城掠的,卻從不在城中居住,糧草輜重也不厭其煩地全部搬出城來,在附近村莊駐紮,這是他做響馬盜養成的毛病,一有風吹草動,可以迅速脫身。

    劉六大軍攻城掠地一向挑那些駐紮兵馬不多,而且城池不太難攻的中小縣鎮,所以勢如破竹,從無阻擋。這樣的縣鎮可以輕易得到他們需要的輜重補給,而且不會產生較大的傷亡。

    劉六做悍匪多年,對於馭人並非外行。他的軍隊有自己投效的,有一貧如洗被迫參加的,還有被裹脅來的,剛剛拉起來的隊伍,士氣最重要,在把這些兵培養成霸州響馬盜一樣悍不畏死的部下之前,必須要少受失敗。

    現在選擇攻打德州,是因為他的部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作戰力。南船北馬,北方人不會騎馬的本來就少,而且這一帶是朝廷馬政施行了百餘年的地區,百姓們的馬術還挺不錯。再加上河北山東一帶自古尚武,具體了這些基本條件,又在官兵銜尾追剿中殺進殺進幾經淘汰。

    現如今能夠幸存下來的人,無論馬術、武功,還是作戰經驗,都已是上上之選,至少比那些毫無鬥誌的衛所兵高出不隻一個檔次。同時,隨著人數的增加,以及朝廷有目的的堅壁清野,小縣鎮掠奪的糧草,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部隊需要,他們急需擁有自己的地盤。

    趙燧提出分兵兩路南下,因為許泰和江彬在河北境內窮追不舍,他們人多勢眾,調度、補給有一定困難,分兵一是易於補給,二是易於擴充新的地盤。

    恰在此時,縱橫整個山東,逼得山東指揮使司龜縮在濟南城中不敢出來的楊虎,派人給他送來了秘密,提出裏應外合,盡奪山東之地,以此為據地,北扼京師、南控中原,掐斷運河命脈,以圖江山社稷的計策。

    趙燧一見拍案叫絕,這個計策可謂高明,而且極見膽略。趙燧提議分兵,本來是為了補給,同時由於劉六用兵強暴,不修德行,趙燧漸起異心,想自己去打造一片天地。

    如今見了這封密信,趙燧大為興奮,於是對計策予以補充,建議由劉六、劉七帶主力往山東,奪德州,控運河,配合楊虎攻佔濟南,趁朝廷著眼山東,自己領兵往山西,一旦得勢,東西呼應,河南唾手可得,介時南北便被他們完全斬斷,要奪江山便易如反掌了。

    劉六對此深以為然,正因如此,他才下定決心謀取霸州,這是他們攻打的第一座軍事要塞,雖然這段時間他對官軍的戰力越來越是輕蔑,還是有些緊張。

    他穿著一件露膊的白布短褂兒,青綢子的功夫褲,打著綁腿,坐在棗樹底下,麵前一張短桌,桌上擺著幾個大茶碗,正和兄弟劉七討論著攻打霸州城的事情,齊彥名騎著一匹黃驃馬從村口急馳而入,到了籬笆牆外一躍下馬,把韁繩丟給一個手下,敞著懷走了進來。

    劉六笑道:“老齊,怎麽樣,朝廷來了多少援軍?”

    齊彥名一屁股坐在旁邊的石墩子上,端起一大碗茶咚咚咚地喝光了,順手從劉六手中搶過蒲扇,呼呼地扇著道:“朝廷就來了一個威國公楊淩,隻帶了三千騎兵,除此之外,再無人手”。

    劉七驚笑道:“才三千人?朝廷就派了一位國公爺來壓陣,紅口白牙、空著一雙手守德州”。

    齊彥名是讀過書的人,為人也比較謹慎,自不會象他這麽大意,他搖頭道:“聽說伯顏猛可又來襲邊了,這頭猛虎不可小覷,邊軍抽不出人手,京軍中外四家軍已經撥出一路讓許泰、江彬帶著去追瘋子了,他們還敢出人麽?不怕咱們象老趙一樣,突襲京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