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

二百九十六 謁見蜀王(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他打斷柳彪的話道:“這麽做難道就沒有什麽壞處麽?蜀王再賢明,終究不能保證整個家族人人皆懷慈悲心,土地圈佔多了,就不需要那麽多的佃戶,為何朝廷從未聽說有大股的四川流民竄入中原呢?莫非蜀王另有安置辦法?”

    柳彪目中閃過一絲欽佩之色,答道:“大人明見。巴蜀之地自已無田而又不能為人雇傭的流民確實不少,不過百姓沒有路引不得擅離其地的政策在各地早已名存實亡,唯有蜀地仍一如當年,流民被官府控製,出不了川,便散入山野,投*各部族求生。這些蠻族有勇,而我漢人有智,有他們的加入,各地的土司就更難對付了。小金川現任卓基土司拓拔羽不就是因為無田無業而流離失所,投*了上一任的土司喀巴大喇嘛,並且成為他最信任的幕僚。喀巴是黃教喇嘛,因為沒有娶妻留後,過世時便將土司之位傳給了他,可是由於他昔年顛沛流離的慘痛經歷,這位土司比藏人更加仇視漢人。就是現在,他的女兒雖和蜀王庶子彼此交往,拓拔羽仍是輕易不入成都一步。”

    楊淩微微皺起了眉:“蜀地看著是治理得最平靜的地區了,其實暗流湧動,不知有多少股勢力在暗中角逐傾軋。真難為了蜀王,也不知他耗費了多少心思調解平衡,才能維持著這種表麵的暫時的平靜。可是一旦處理不當,一個問題的暴露就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反應,惹起軒然大波,蜀王簡直就是坐在火山口上。”

    “不過這種多民族混居地區對於一個野心家來說,也是最容易激化矛盾,培養造反分子的樂園。試想如果有這麽一個人,他掌握著整個天府之國,他的家族通過百餘年來的積累,積攢了足夠支撐一場戰爭的財富,還有能夠提供充足糧草的土地。在他的治下有許多部族,可以不需習訓練就立即招募數十萬天生的英勇戰士。而且他們對朝廷並不友好,隻要善加利用,略施小計就能輕而易舉地把他們和自已的對立轉嫁到對大明朝廷的痛恨上,而自已卻能利用雜居一百多年的地域認知,以及許以一定的好處,使他們成為自已的堅定支持者。與此同時,自已素有賢名,而中央政權的最高領導者在天下百姓眼中卻是一個荒誕不經、不務正業的皇帝,那麽成功的把握有多少?”

    楊淩細細地盤算了一陣,得出一個悚然心驚的結論:“如果我想當皇帝,如果我擁有這麽多條件,那麽成功把握之大,足以讓我冒著抄家滅族的危險去造反了。那麽……蜀王想不想當皇帝?未來的蜀王有沒有野心想當皇帝?”

    他想起正德皇帝給他看過的東廠密柬,那是很潦草、很簡單的一句話,是東廠駐蘇州千戶王晴寫給當時正在江南辦差的好友、東廠七檔頭韓友惠的:“韓兄,交辦小弟的任務須得擱置了。弟於蘇州陸慕鎮發現一樁蹊蹺事,有人重金暗購金磚運往巴蜀,事關重大、事態緊急,弟疑恐蜀王有反意,馬上趕去追查,詳情容後再稟。因事涉皇族,一旦消息不實,則是天大禍事,故請兄見信後立即毀之。”

    所謂金磚當然不是真的黃金所鑄,而是隻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鋪地巨磚,全國僅產於蘇州陸慕鎮禦窯村,不過這磚工藝獨到,造價昂貴,從準備到燒製,一批得一年多時間。

    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意義。洪武朝有位大將軍,隻因愛妻違製戴了隻有皇妃才有權佩戴的一枝鳳釵,就被滿門抄斬。禦窯村形同軍營,看管極嚴,沒有工部的正式行文,私鑄金磚一塊即滿門抄斬。

    這樣算來,光是買通看管官員、官兵和燒磚工匠,就是一筆巨資了,如果不是想稱帝謀反,改王府為金鑾殿,從而享受一下當皇帝的待遇,買它做什麽?蜀地的地勢,進可攻、退可守,如果打不了天下,退守巴蜀,憑借天險和全川的支持,要稱帝於一隅,至少也能過上十幾年的皇帝癮。

    所以雖然隻是有人私購金磚,不過王晴倒不是誇大其辭,這案子確實是天大的緊要之事,應該立即徹查。可是王晴這一去,卻如石沉大海,連帶著他四名親衛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找不到蹤影了。韓友惠這才覺得事態緊急,不敢私自隱瞞。於是把王晴的信柬內容又照原樣抄了一份,飛馬趕回京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