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

二百二十四 正德反擊戰(1/4)

    群臣聽了劉瑾的話皆露出怔愕之色,就連三大學士和楊淩幾人也不例外,但是他們卻不敢遲疑,急忙上前跪下。

    全文字小說閱讀,()

    劉瑾神色複雜地看了一眼跪到丹犀之下的六人,揚聲說道:“皇上微服巡於大同,是為結盟朵顏三衛,共禦韃靼強虜。今有親軍統領、威武伯楊淩獻策於前,

    又與兀良哈花當親自磋商其事,掃除邊患累建奇功,保我江冊社稷得安,其戰功赫赫,我大明百餘年來無人出其右,累軍功進爵威武侯、封右柱國龍虎上將軍!”

    殿上頓時一陣騷動,楊淩的腦袋也是嗡地一下,一時愣在那兒竟然忘了領旨謝恩。

    對一個並非國戚、年僅弱冠的少年臣子,晉封侯爵加封柱國上將軍,雖然這些隻是沒有實權的虛銜,可是這份宗耀恩寵實是無人能及。賞賜輕施,為人臣子的豈能不跋扈怠慢?

    當下就有幾個臣子欲上前進言阻止,劉瑾目不斜視,已搶先說道:“京武營張永隨侍聖駕,盡心竭力,功不可沒,賜蟒龍玉帶,準予宮中騎馬、乘轎,並兼管幹清宮、禦用監諸事。”

    張永又驚又喜,顫巍巍叩頭道:“老奴領旨謝恩!”

    劉瑾又道:“西輯事廠苗逵督軍不利,本應懲治,然苗逵率五千輕騎深入不毛之地,擾亂敵寇、銀我邊圍,可謂勞苦功高,朕賞罰分明。特賜蟒袍玉帶、金牌銀幣,準予宮中騎馬乘轎,俸祿增至三百石,兼提督尚膳、尚衣、司設、內官諸監事。”

    苗逵拚了性命一搏,果然拾得正德皇帝歡心,忙也歡歡喜喜磕頭謝恩。

    “朕出巡期間,內閣三大學士主持國事,殫精竭慮、日理萬機,使朕無後顧之憂,大學士李東陽特進光祿大夫、加封太保,大學士焦芳、楊廷和授左柱國,予以加勉,欽此。”

    先帝駕崩時李東陽就晉位太師、太傅、上柱國,如今又能加太保有銜,特進光祿大夫,太師、太傅、太保三個上公銜集於一身,已是位極人臣,達到了文臣的最高境地,再要升遷除非立下軍功來晉爵了。

    李東陽聽了皇上這道聖旨,已經明白了皇帝的用意。這一次翰林學士們可是弄巧成拙了,他們為了勸阻皇帝長留宮中,竭力泯消打壓他在大同立下的戰功。今日小皇帝馬上還以顏色,大賞有功之臣。若是他帶去大同的臣子都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麽皇帝此番大同之行有無攻績那還用說麽?

    至於賞賜自己等三人,皇上這不過是在堵百官司的嘴罷了,所以李東陽並無喜色,反而擔心皇帝和群臣如此針鋒相對,今日這大朝會怕要鬧得不可開交。焦芳和楊廷和也已揣出正德用意,可是晉位柱國這樣的榮耀實在有莫大的吸引力,他們聽了還是又驚又喜,不禁齊齊拜倒謝恩。

    翰林學士盧瑾已經按捺不住了,他趁三大學士領旨謝恩起身閃立一旁之機,立即出班奏道:“皇上,大同之事尚無定論,爵祿豈可輕賞?臣請皇上收回成命,謹慎從事。”

    正德微微一笑道:“大同城外,韃靼蠻人埋屍過萬,要說定論,那棺材板兒蓋上的時候,朕就下了定論了,何需你來置喙?”

    他忽地挺身立起,麵沉如水,淡淡說道:“盧卿這話是說朕、堂堂的大明天子,竟然說謊欺騙群臣了?”

    盧瑾漲紅了臉道:“皇上恕罪,臣並非此意,臣是說邊軍冒功請賞的事,例來有之,膽大至極!”他說著瞟了楊淩一眼,意有所指地道:“臣恐皇上為人蒙蔽。”

    正德怡然一笑,坐回椅上揶揄道:“盧愛卿過慮了,朕在大同親眼所見,若有人能取來萬餘具韃靼人的屍首蒙蔽朕,那麽朕倒希望多受幾次蒙蔽了。”

    全文字小說閱讀,()

    他見又有幾名官員站出,要重演昨日場麵,不禁嗬嗬一笑,揚聲道:“諸位愛卿,朕還有旨意宣布,劉瑾……”

    “是,皇上”劉瑾欠身一禮,高聲說道:“朕與邊陲,親見邊軍上下將士一心,作戰驍勇,誓死效命,韃靼鐵騎雖悍勇如虎,非我大明將士之敵,現頒詔嘉獎,由兵部傳達於大同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