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

一百六十一 正德舞刀(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楊淩想不到這小皇上平時一副不學無術的模樣,偏好研究些音樂、佛經都與治政不相幹的東西,可是一談起兵器竟是行家裏手,想瞞也瞞不住他,不禁沮喪地道:“如此說來,兵器上我們便隻能屈居下風麽?”

    他心中一動,又想起了火器,如果造出射程遠、射速快的步槍,應該可以對付倭刀之利,如果再好好發展一下殺傷力極大的大炮……”。

    正德笑道:“兵器不如人,未必便沒有法子克製他。”

    他有了賣弄學問的機會,眉宇間大是得意,“包鋼刀鋒利、堅硬,可是一旦硬生生碰撞造成損壞,就成了不可修複的廢鐵,用鐵棍或厚背樸刀皆可克製”。

    他雙腳微分,“嗖嗖”地揮舞了兩下寶刀道:“日本刀重速度、用的是臂力、腰力,他敢硬碰那他的刀就完了。

    現在軍中還有大半士卒用的長矛吧?那木製槍柄在這樣鋒利的倭刀下自然一劈就斷,不過……如果槍柄用沸桐油泡過,又防火又結實,就算隻用長矛,這倭刀同樣佔不了便宜”。

    楊淩目瞪口呆,他本想炫耀一下他國高明之處,引起正德向往之心,萬萬想不到正德居然能想得出這樣地辦法。

    楊淩心悅誠服地道:“皇上英明,臣見敵人武器強大,便想隻有造出更強大的武器才能克製,卻沒有想到如此簡便可行切合實際的辦法,實在慚愧。”

    正德見折了他銳氣,這才沾沾自喜地笑道:“楊侍讀不必自慚,其實朕哪想得出來這主意?你在海寧平倭時有支衛軍逃跑,消息傳回京來,言官禦使們都上奏折要求嚴懲領兵將領。隻有一人上書說衛所武器不如對方,並提出這些辦法,朕瞧的有趣,這才記住了些。奏折已發付兵部照辦了。”

    他想了想道:“那人是誰來著?王……王什麽仁,一個小官兒……劉瑾,你記得嗎?”

    劉瑾嚇了一跳,那個叫王守仁的兵部主事,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官兒,竟敢上折為戴銑等言官求情,直稱他是權奸,現在被他廷杖三十,扔進大牢了,隻因那人是禮部尚書王華地兒子,一時還未想到如何處置,皇上怎麽想起他來了。

    劉瑾吱吱唔唔地道:“呃……奴才也記不太清了,好像是有這麽個官兒。”

    楊淩聽得耳熟,正想插嘴問問,卻見成綺韻施施然走了進來。便住了口。成綺韻目不斜視。看也不看楊淩,神色自若地向正德微笑道:“草民雖不通武藝,也看得出皇上這口刀殺氣騰騰,是口寶刀呢”。

    正德笑道:“正是,楊侍讀深知我心替朕找的東西都甚合朕地口味。中土雖大,看來天外還是有些好東西的。”

    成綺韻欣然道:“皇上說的甚是,大明雖大也不能囊括四海呀,別的不說,就說王候公卿,販夫走卒都要用到地蔥、蒜、香菜、芹菜、黃瓜、茄子這許多蔬菜調料,葡萄、西瓜、石榴等等水果,還不都是漢唐時傳自國外。”

    那時陸路車馬水路帆船都行不得遠,如今可不同了。已有番國自萬裏之遙來訪。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焉知異國之外沒有異國?

    天朝上國有容乃大,若是善習他人長處,匯聚四海之物,朝中有劉公公、楊大人這樣忠心報國、文韜武略的臣子,皇上又知人善用、賞罰得當,如此君臣一心,何愁不能創下盛世大明,千古留芳?”

    劉瑾聽見成綺韻將他排在楊淩前邊,在皇上麵前誇他忠心能幹,不禁眉開眼笑。正德也聽地連連點頭,一副若有所思模樣。

    若說些大道理他未必聽的進去,但成綺韻從家家不可或缺的蔥蒜入手,說的淺顯入微卻更易讓人接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