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陳家

外傳 清明時節談孝道(3/3)

    女兒又是學校裏下午沒課,會去接爺爺。

    有時爸爸沒下課,女兒就會安靜的坐到一邊等。

    老爸的同學都誇女兒好,有的說自己的孫子孫女拉都拉到眼前。

    細細思量一下,發現身邊的同學朋友與老人一起生活的還真是不多。

    因為都處於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年齡段,贍養老人也就成了與同學朋友經常交流的話題。

    每每談及孝敬老人,很多人都會感歎沒有錢。更有甚者,發小的表弟曾來跟我訴苦。

    發小的父親得了肺癌,發小的表弟勸表哥,別再去北京工作了,回家找個安穩的工作,好好照顧一下老人吧!可發小卻說,我要去掙錢,沒有錢怎麽進孝。

    發小家裏經濟條件不怎麽好,但回本市找個工作,在老人身邊照顧一下是可以的,但發小還是毅然決然的返回了北京。

    上演了一幕現實版的子欲養親不待。

    自此後與發小的關係漸行漸遠,直至再也沒有了聯係。

    嶽父也是癌症,食道癌。妻回來跟我商量時,我說要治,治不好也要治。最起碼不能讓老人受罪,做兒女的盡心盡力才不會後悔。

    嶽父是農村,有新農合,保守治療,報銷以後自己也沒花太多錢,兩年半的治療前前後後也就花了十幾萬。四個子女一分攤,也不至於直接影響基本生活。

    妻弟在嶽父最後的日子裏請了假,在床前地上鋪上被褥,睡了一個月,也算是履行了床前進孝的義務。

    後來聽嶽母說,嶽父走之前看著兒女孝順,心裏很坦然。

    進孝,進的是心,絕非錢。

    生老病死世事無常,誰也左右不了,但讓老人活的坦然,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我們講的最多的是傳承,歌詞裏會唱到爺爺說過的話。

    我十幾歲就和奶奶住在一起,那時節住大雜院,院裏沒有自來水,吃水要到街道上的自來水井去挑。

    我十二歲為奶奶跳水,一挑就是十年,直至老房子拆遷搬了家,再也不需要挑水吃了。

    奶奶睡覺早,但晚上會經常睡不著,她總會絮絮叨叨的跟我說一些事。

    在我們那條街上有個寡婦,帶著一個癡呆的兒子。寡婦為了看到孩子成人,便讓孩子到街道辦的火燒鋪去賒火燒,然後拿到菜市上去賣給那些賣菜的商販。每次老人都會悄悄的跟在兒子的身後,給那些買了兒子火燒的人作揖道謝。寡婦無助,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兒子自食其力,又用每天的致謝來懇求人們照看自己那癡呆的兒子。

    老人離開後,癡呆的兒子仍在菜市買火燒。他不識數,但從未少收過一分錢。從未受過欺負,而且還得到了不少好人的眷顧。

    母愛無邊,孝心為上!

    希望社會和諧,家國天下,慈愛永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