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陳家

正文 二五O章盧作孚東北行(1/3)

    二五O章盧作孚東北行

    飯是高粱米飯,菜有一個肉菜和兩個素菜。

    這樣的飯菜對於支秉淵及魏如這等喝過咖啡,吃過黃油麵包的,留洋學生來說似乎有些難以下咽。可看到眾多工人依然端著飯碗吃的津津有味,他們也就不好意思說什麽了。

    盧作孚窮苦出身,對這樣的食物當然不會排斥。邊吃邊問對麵的陳靖亞:

    “你們這裏的工人頓頓都吃這個嗎?”

    陳靖亞點點頭說道:

    “這裏有八千工人每日兩餐,需購進三四十頭豬,近百盤豆腐及上千斤蔬菜。”

    盧作孚問道:

    “剛才參觀你們的自行車生產車間時,發現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是圍繞一條生產線在工作,這是你們特有的生產模式嗎?”

    陳靖亞回答道:

    “那是冷廠長參照美國福特汽車的生產模式,建立的流水式生產線。有了這條生產線,我們的自行車生產提高了一倍多。現如今我廠可日產自行車整車九百餘輛,腳踏三輪車四百輛。”

    盧作孚問:

    “你們的職員每月工資是多少?”

    陳靖亞答:

    “普通職工四塊,班組長六塊,高級技工十塊,加上每日兩餐,每月薪水支出約五萬塊左右。”

    盧作孚盤算道:

    “一輛自行車或腳踏三輪車的利潤約十三塊,每日一千兩三百輛,便有一萬六千多塊的利潤。這樣算來你們每月結餘也有幾十萬塊,拋出廠房和設備的租金費用,及各大股東的分紅也剩不下幾個錢啊?”

    陳靖亞笑笑說道:

    “我們工廠還兼做為中東鐵路局維修機車業務,其廠房和設備租金衝抵完維修費後每月還有一兩萬的結餘。這個廠最大的股東有兩個,一個是張副總司令,另一個就是吉林省主席輔帥張作相,他們每個月隻提很少的紅利,因此我們工廠每月除去七七八八的各項雜費,每月還能有三十幾萬的結餘。”

    盧作孚點點頭說道:

    “我看你們的腳踏人力車公司辦的不錯,何不在全國推廣一下。如若推廣開來不但能為你們的自行車、腳踏三輪車打開全國市場,還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潤。”

    陳靖亞笑道:

    “盧總經理是辦航運的,什麽時候對人力車市場產生了興趣?”

    盧作孚說道:

    “長江航運依靠的是碼頭,長江沿岸碼頭和腳行曆來為幫會所控製。以上海為例,至今活躍在上海大街小巷的黃包車有八萬輛之多,從業人員達到三十四萬人之巨。民國十一年蕪湖爆發黃包車夫大罷工,參與者達兩萬之眾,一個小小的蕪湖尚且如此,更何況武漢、許昌這樣的大城市。兄弟如能以此組織起一個可與幫會勢力抗衡的組織,也可參與腳行業務,與我民生航運公司一個陸上一個水上,結成一套完成有效的物流係統。”

    陳靖亞說道:

    “你盧總經理的意思是說,腳踏三輪車能拉人,也能拉貨,並以此建立短途運輸公司和你的航運公司相配合運營?”

    盧作孚點點頭,表示陳靖亞的理解很到位。

    陳靖亞說道:

    “吃完飯,請盧總經理和眾位看看我們另一款即將量產的產品,相信盧總經理一定會更感興趣的。”

    吃過工作餐後,參觀團又去了一個新廠區參觀考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