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陳家

正文 二四八章東北軍入關(1/3)

    二四八章東北軍入關

    張學良是一定會支持中央的。盡管他對蔣介石重內鬥,遇列強則一切忍受的政策極度不滿,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畢竟是當今中國的正統。馮、閻、李為自保,結成的所謂反蔣聯盟並不牢固。以如此不牢固的同盟關係,與正統的南京中央政府相對抗,必不能成功。即便是僥幸成功,迫使蔣介石下野,擁立以胡漢民、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改組派上台,那中國就好了?還不是跟以前一樣,各派軍閥為爭地盤,你打我我打你爭來打去將國家搞得一團糟。

    支持歸支持,可張學良並未忘記蔣介石在中東路之戰中以外交手段,玩弄東北軍那檔子事。正所謂是你擺我一刀,我還你一報,公平合理誰也不欠誰的。

    要下華北地盤,張學良也是有所考慮到的。因為他算是看明白了,在蔣不放棄聯日反共拒俄的政策下,是不會為東三省與日本人翻臉的,因此他決定借此機會拿下華北的控製權,也算為日後東北的抗戰保留有個後方基地。

    經過討價還價,張學良得到了所想要的一切後,決定出兵幫助蔣介石削藩。張學良返回沈陽,準備出兵入關武裝調停中原大戰事宜。宋子文回去向蔣介石複命,並按照與張學良的約定,安排中國航運業之父,民生航運公司總經理盧作孚,上海新中機械工程公司總經理支秉淵等,一幫在中國工商業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家,赴東北考察工農業。

    出兵入關乃是決定東北命運的大事,張學良到沈陽後,立即致電黑龍江省主席萬福麟、吉林省主席張作相,赴沈陽北陵召開重要會議。

    張作相、萬福麟均不願意出兵入關幫蔣介石,他們認為在中東路一戰中日本人急於侵吞東三省的野心已經表露無疑。三十六萬東北邊防軍,能穩定東北局麵,不至於出現巨變,已經實屬不易,決不能輕易抽兵入關,削弱東北邊防的實力。而以胡毓坤、鄒作華、沈鴻烈等,一班在中東路之戰中並未出多少力,卻獲得了國民政府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的年輕將領,卻認為此時正是靠近中央的絕佳機會,力勸張學良出兵助蔣平叛。

    北陵的會議開了五天,以輔帥張作相為首的東北軍老將們,堅決奉行老帥遺訓,“擁兵關外,發展東北,走自強之路”爭論到激烈處甚至還拍了桌子。以胡毓坤、沈鴻烈、鄒作華為首的青年軍官,認為東三省處於蘇日兩大強國之間,不集合全國之力難求完全,隨據理力爭,毫不示弱。

    在這五天的會議裏張學良始終一言不發,在一次目睹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過後,將目光看向始終一言不發的第一軍軍長於學忠,問道:

    “你為什麽不說話?”

    於學忠見張學良問到自己頭上,便說道:

    “解決東北危機最根本的辦法就是中國迅速消除軍閥割據的局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政權,完成工業化自此變得強大起來。目前東北軍出關可以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麵,這是我們此次入關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的最重要的理由。而東北軍精銳出關後,東三省必將出現兵力空虛,如果日本有異動東三省將陷入非常危險局麵,這是東北軍不幹涉中原內戰,竭盡全力固守建設東北邊陲以遏製日俄侵吞之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