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陳家

正文 二四六章鄧演達在沈陽(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言畢,修書一封,交由劉尊古給鄧演達送去。

    這個劉尊古是陝西岐山人,中醫世家,自幼聰慧異常,四歲便能背誦湯頭歌。當年陳樹藩七旬老母忽的急病,發起來便痛不能止,至於暈厥,中西名醫均束手。名記者張季鸞與劉尊古同鄉,舉薦劉尊古前來診治,一服而愈。陳樹藩家房屋極多,見其劉尊古的藥有奇效,便留他在家為其母調理身體。

    劉尊古行為怪異,所帶行李極簡,除幾件舊衣外,僅帶幾件製藥器具。製藥時,則閉戶虔修,但聽研錘在藥缽中旋滾聲。開門則幾包藥粉,又似西醫所配合的一般,問之絕不肯說其所用藥名,而服之則常有奇效。更奇的不喜登床睡,而好就屋內打地鋪。又聽張季鸞言道,此人替人治病,索酬至高,有時竟不肯診,即重酬亦不顧,雖知交也不能勉強。對赤貧無力的,分厘不取之外,且親往送藥。其藥常為一二味常見之草根樹皮,或由其自行采製。便更覺著此人不凡,隨即留在身邊當了幕僚。

    劉尊古雖然給陳樹藩當了幕僚,但此人心懷天下。這兩日伺候左右,聽鄧演達對當前國情的分析,倍感正當為天下出力之時,給陳樹藩出主意讓其修書一封,實質上是想借送書之便,脫離陳樹藩投身到鄧演達左右。

    鄧演達見過劉尊古,見此人持陳樹藩書信前來,便問劉尊古道:

    “你說陳公這封信能起多大的作用?”

    劉尊古搖搖頭說道:

    “以陳公在陝西的威望而言,這封信實在是輕如鴻毛。可若是楊將軍明大義識大體,那就不一樣了。本人曾有幸與楊將軍有過一麵之緣,願意為鄧公信使前往西安,探聽一下楊虎城的口風。”

    鄧演達大喜,當即對任良才說道:

    “看來倒蔣是民心所向,這麽多有識之士一起反蔣,革命豈有不成功之理。”

    第二日,就在劉尊古應命將要出發去西安時,陳靖亞他們也到了。幾人一商議,決定一起到沈陽後,再分頭行事。

    鄧演達這麽一個大人物到了大連,豈能不引起日本特務機關的注意。可當日本特務機關得知鄧演達是為組織反蔣而來時,早已從海滿返回沈陽的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們現在就需要中國亂,越亂越好,那樣他們才有機會打著反共的旗號出兵中國,並一步步達到侵吞中國的目的。

    可讓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始料不及的是,陳靖亞竟然在這個時間點上也出現在了大連,這樣就使得此二人對於北滿屯墾行動,產生了許多聯想。

    板垣征四郎生怕張學良在鄧演達的說服下,改變態度走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路,有心調兵將鄧演達一行扣留。但石原莞爾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見解:

    一,張學良若受鄧演達蠱惑,不折不扣的執行了聯俄、聯共、輔助農工的政策,勢必會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決裂。東北一旦與南京中央政府決裂,日本便可堂而皇之的打著反共據俄的旗號,出兵驅逐張學良侵吞東北。反共、遏製蘇俄勢力南下,是西方列強所需所想的結果,日本出兵東北則名正言順,不至於受到國際社會的指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