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陳家

正文 二三六章延吉辣椒炸彈呈威風(1/3)

    二三六章延吉辣椒炸彈呈威風

    明月溝位於小汪清河上遊,這裏屬於長白山東麓。茫茫林海,山巒交錯河流縱橫。

    從明月溝通往龍井縣城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大路需繞遠經安圖去往龍井縣城。另一條為小路走百草溝,過扣鍋頂、窟窿山再到龍井縣城。山路路雖然難走,但比走大路要省大半天的腳程,當地人來往兩地,一般都會走小路而不會走大路。張子寬料想日本人有汽車,山路不適於汽車通行,因此算定這股白俄匪軍一定繞遠走大路,便率隊火速趕往嘎呀河設伏。

    石頭溝以前是條山溝,由於修路開鑿出來的大量山石都堆進了溝裏,結果這裏就成了大路邊上的一個亂石崗。盡管石頭溝已經變成了亂石崗,可當地人叫慣了石頭溝這個名字,因此還將這道位於嘎呀河邊的亂石崗,還叫做石頭溝。

    張子寬手裏端著張開機頭的匣槍,站在大路上緊張的觀察著大路兩頭,生怕突然出現敵情。金穀與孫元金正帶著幾名隊員,大路上刨坑埋炸藥。

    金穀在朝鮮獨立軍中當過工兵,朝鮮獨立軍失敗,他的隊伍被打散,他心灰意冷,潛回家中帶著家眷越境到東北謀生。這時正值天寶山銀礦招工,他便隱姓埋名去天寶山當了礦工。由於他讀過書又有技術,很快便被聘任為掌管打眼放炮的技術人員。在天寶山銀礦任技術員期間,他認識了在銅佛寺小學當教員的王德泰。並在王德泰的影響下,重新燃起了反抗到底的意識。張子寬在開山屯秘密組織反日武裝,他與幾個礦工串聯,從天寶山銀礦盜出四五百斤高爆炸藥和雷管,攜帶家眷與王德泰一起赴開山屯參加了自衛隊。

    王德泰祖籍山東萊州府,清光緒八年,隻有八歲的他隨祖父和父親闖了關東。到了東北後,全家靠租種三畝薄田,給財主家扛活度日。王德泰聰慧好學且極其懂事,邊讀私塾邊給地主家放牛。年至十六歲,家境窘迫的他不得不含淚輟學,四處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在此期間他結識了一個許在道的朝鮮人,跟隨他赴安圖做買賣。許在道是朝鮮反日組織赤旗團的成員,任務是在以行商為掩護,替朝鮮獨立軍采購物資。與許在道一起做生意的的兩年裏,王德泰不但學會了朝鮮語與日語,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與許在道分手後,他到銅佛寺一家燒鍋當記賬先生,結識了北平慈幼院派到龍井地區宣傳革命的女教師程芷涵,並在程芷涵的引導下計入了反帝大同盟。

    南滿大罷工運動失敗後,延吉的反日組織遭到破壞,在張子寬的安排下,王德泰到銅佛寺小學擔任教員。

    開山屯地處偏遠,又不通公路。大多數隊員根本沒見過汽車,張子寬擔心埋得炸藥不夠分量,在確定了四周無敵情後,便走到金穀身邊問道:

    “有把握把一輛汽車炸翻嗎?”

    金穀埋好了炸藥,邊做偽裝邊說道:

    “放心吧,我把咱手裏餘下的炸藥都埋上了,一起起爆,別說是汽車,就是坦克也能讓它翻個個。”

    白俄匪行進的速度比張子寬預計的還快,他們才將埋好炸藥,載著白俄匪的車隊便到了。

    伏在草稞子後麵的張子寬掰著手指頭一數,竟然有七八輛汽車之多。張子寬心裏一沉,低聲命令身邊的王德泰,向後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