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女人的“小護士”

正文 第十二章:肚臍的暗示(2/2)

    據了解,此項研究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肚臍生物多樣性項目組進行,共發現662種此前未知的細菌。科學作家卡爾·澤默是“樣本”之一——他的肚臍裏寄生著至少53種不同的細菌,其中一些細菌的源頭令人吃驚。得知這一發現後,澤默幽默地表示:“在我肚臍裏發現的細菌,有些隻在海洋中發現,例如Mari-monas;還有一種名為Georgenia的細菌,在我之前,科學家隻在日本的土壤裏發現過。”

    研究人員表示,“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注意到肚臍的存在,也很少有人經常清洗細菌,這為細菌的生存提供了絕好機會”。這一發現可能促使人們花更多時間清洗自己的肚臍。肚臍眼是哪兒來的跟肚皮是通的麽?

    胎兒要在母腹中生長發育,就必須不斷地從媽媽身上攝取營養和氧氣。然而,在母腹中,胎兒有嘴不能吃食,有鼻無法呼吸,新生命在孕育過程中所需的一切,隻能靠胎盤吸附在母體上攝取,通過臍帶輸送到胎兒體內。嬰兒呱呱墜地以後,胎盤和臍帶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完成了曆史使命,於是醫生就把它們從嬰孩身上剪了來。由於臍帶上沒有什麽痛覺神經,嬰孩也就不會感到痛苦了。那剩下的一截過幾天還會自動脫落,從此就在人身上永遠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肚臍眼。

    人出生後肚臍還是有用的,人的內髒可以通過肚臍獲得部分的氧氣。如果你用膠帶把肚臍貼上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從中醫來講,肚臍、臍,俗稱肚臍眼,中醫稱之為“神闕”,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

    從肚臍的分泌物看出肚臍在暗示你什麽。

    觀察肚臍,還應注意肚臍的分泌物。正常人肚臍皮色滋潤,無異常分泌。如果臍部有膿水樣、粘液樣或糞便樣分泌物,則為臍部或腹部髒器有病變存在。

    膿水樣分泌:新生兒臍部紅腫,並有膿水滲出,多由於出生後臍帶斷端未經妥善消毒處理,發生感染而引起。臍炎必須及時治療,一般局部塗以消炎藥,數日可愈,否則會發展成敗血症。

    成人臍部感染也可見滲液:或形體肥胖者,或不注意臍部清潔,以致髒物和皮脂類分泌物形成堅硬的臍石,擦傷局部而繼發細菌感染。肚臍局部紅腫糜爛,分泌物呈膿性,有惡臭。外塗抗生素油膏治療有效。

    粘液膿性分泌:後天性腹壁瘺管形成,常可在肚臍見到粘液或膿液流出。這是由於腹腔髒器發生病變,如急性膽囊炎、結核性腹膜炎、胃腸道癌腫等,炎症波及腹壁後,自然潰破而形成竇道,粘液膿性分泌物自竇道而出。由於竇道往往發生在腹壁最薄弱的臍部,故又稱為後天性臍瘺。

    糞便樣分泌:卵黃管是胎兒時期連接卵黃囊和腸道的管道,正常情況下,在胎兒出生2個月以後閉鎖成細繩狀,逐漸退化消失。但是,少數人此後仍有殘留,故在臍孔處見到凸出的鮮紅色粘膜,並有間歇排氣或糞便樣物質,這就是卵黃管瘺,需要手術治療。

    肚臍眼的泥能摳掉嗎?

    肚臍是連接胎兒與母親的臍帶的痕跡,作為人體胚胎期器官的一部分,肚臍是比腹部其他地方皮膚與腹腔內聯係要更緊密的。所以洗的方法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髒(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係統的不適,也就是肚子疼。

    所以,肚臍眼裏的泥不是不能洗,而是應該保持清潔。但洗肚臍的方法比較講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樣用力,而是應該用棉簽一類較軟的東西沾上浴液,“點到為止”的清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