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

三、魂歸離天人還在

這一天清晨,明媚的陽光從窗台上升起,照在她的病床上。她剛在眾目睽睽的期盼下,慢慢地蘇醒過來,望了望窗外的朝陽,就用她那凹陷下去的眼珠,死死地盯著吳義。吳義緊緊地握著她如鷹爪似的小手,說:“若蘭,你有什麽願望?你說出來,我一定幫你去實現,好嗎?”若蘭把嘴輕輕地動了幾下,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就努力嘟起自己的小嘴。吳義馬上就明白了,毫不猶豫地伏下身去,把自己的嘴唇壓在她嘟起的小嘴上,深深地吻了一下。在場所有的人無不為之感動不已,隻覺得雙眼一熱,從眼角邊流出一粒粒溫暖的液體。吳義慢慢地直起身來,隻見若蘭的雙目漸漸地失去了光芒,一點一點地黯淡了,嘴角又輕輕一動,努力做出一個笑容,僵持了數秒鍾,頭輕輕地向旁邊歪去-------- 若蘭去了,若蘭帶著最後一絲笑容去了,死後仍然保持著那片刻的笑容。她年僅25歲,可又不是25歲呢?人生旅程才剛剛起步,雖然她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但她還有太多太多的理想不能去實現。在她留下的遺言中,她對她有生之年的所做所為都非常滿意,唯一流露出她的心願,是想落葉歸根,送她回到她的故鄉。 在當天下午,她的遺體就火化了,裝在一隻精美的黑匣子裏麵。第二天清晨,為她舉行了降重的追悼會。在淒慘的哀樂聲中,吳義抱著那隻小黑匣子,登上那輛鮮花緊簇的靈車。那些自發組織的送葬車,早在靈車後排成一條長龍,緊跟著靈車緩緩開走,送她回到故鄉-----那個偏遠的小山村。 幾天之後,靈車越過千山萬水,終於來到她的故鄉。氣勢磅礴的送葬隊伍,驚動了全村的鄉親們,都跑來追悼。吳義抱著那隻黑匣子走出車門,進入若蘭家門的那一刻,看見兩個年邁的老人目瞪口呆的樣子,卟通一聲跪了下去,聲俱淚下,說:“爸,媽,我對不起您們二老了,沒能照顧好她,她-----”兩位老人看著自己的女兒變成一捧灰,並裝在那隻冰冷的黑匣了裏,被人抱著進了家門。想到她曾經可是從這個門裏活生生地走了出去啊!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了,又怎麽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而又不得不麵對了,抱著若蘭的遺相,多次哭昏了過去,責怪吳義沒提早告訴她們,連看女兒最後一麵的機會就沒有了。吳義有千種的理由可以辯解,但此時也變得啞口無言了。其實,這是若蘭個人的意願,不願看見這種場麵-----這種白發人送黑發人悲慘的場麵。吳義完全是按她的意願做的,終究是忠孝難以兩全了。 若蘭的墓地選在村頭一個小山岡上,全村男女老少爺們都站在那裏,擠滿了整個山崗。嗚呼哉也!那淒慘的哀號聲,驚飛了方圓幾裏地的鳥兒,金黃色的樹葉紛紛揚揚地飄了一地。等到她入土為安,方才陸續離去。 她長眠在此,正好可以守望她的家,而她的父母隻要打開房門,也正好可以望見她的墳頭,兩兩相望,時時刻刻相望著。這裏也還有四季常青的鬆柏與她相伴,永遠永垂不朽。 墳頭前還立著一塊高大的墓碑,上麵刻著兩句挽聯,“若蘭變真蘭,平凡見非凡”。碑文把她短暫一生中的豐功偉績,平凡中的不平凡,都簡要概括其中。最顯眼的,是她一張五寸見方的遺相,仍然是那樣美麗動人,笑容也還是那樣燦爛,是永遠的,永遠的-------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