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罪檔案

正文 第43章 方姨的病因(1/2)

    其實就抑鬱而言是很常見的,就像是人們在生活中都曾經體驗過的情感上的“普通感冒”。在人們引起憂傷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們大都有過抑鬱的情緒體驗。

    情緒低落、心境悲觀、對各種事情都喪失了興趣、回避與人交往。

    大多數抑鬱都屬於正常的範疇,但如果抑鬱狀態導致對情境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產生偏離社會常規的行為,或行為適應不良那就屬於異常的範疇了,我們把它稱為抑鬱症。

    這類人會由於過度的壓力感而情緒低落與絕望,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甚至會產生自殺企圖等極端的意念行為。

    不過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限很難截然而分的,這也是為什麽我當時會對蕭然的母親做出錯誤判斷的原因。

    “朱俊,知道為什麽當時你對方若蘭的病情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嗎?”張醫生給我倒了杯茶,坐到了我的對麵,蹺起了二郞腿。

    我苦笑了一下:“現在我知道了,因為我和她的關係太過於親近,我看到的隻是她作為母親慈愛的一麵。我和蕭然是哥們,她對我也像對蕭然那樣,在我們麵前她戴著偽裝,克製著自己的負麵情緒。”

    張醫生點了點頭:“你說得沒錯,作為一個母親,她盡可能表現得正常,因為她不想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她的兒子。她其實早已經悲觀厭世,隻是為了兒子她一直在苦撐著。”

    我有些明悟:“所以當蕭然成人,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後,她便不用再為兒子擔心,她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便選擇一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張醫生歎了口氣:“其實別說是你,就是我也差點被她的偽裝給欺騙了,她最初到我這兒來的時候,我也覺得她的病情並不重,她甚至還經常露出笑容,隻是那都是在談起她兒子蕭然的時候。”

    後來張醫生發現,除了談及蕭然的話題,方若蘭對任何的話題都不感興趣,隻要張醫生想要岔開話題她的臉色就不對了,並帶了很強的防禦意識。

    “張醫生,後來你有沒有弄清楚她的病因?”

    雖然我拒絕了傅華幫他對蕭然母親為什麽患上抑鬱症的調查,可是我忍不住還是來了。

    我不知道自己這是為了傅華還是蕭然,或許就像傅華說的那樣吧,查清楚也好,至少也能夠讓蕭然脫了嫌疑。

    否則就管傅華把這件事情給壓下來,可我們三人的感情一定會產生裂縫。

    這件事情也終會成為我們三人的心結。

    假如警方抓住了那個神秘人還好,否則傅華永遠都會覺得蕭然就是那個神秘人,他會覺得自己徇了私而良心不安。

    而蕭然也會因為我們對他的猜忌而苦惱,就算這件事情不會被別人知道,以他的個性也一定不能容忍我們把他看成一個犯罪嫌疑人。

    至於我而言,無論是傅華還是蕭然,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夾在其中自然也不可能好過,況且我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與為人準則,我不能保證我不會因此而對蕭然敬而遠之。

    所以經過了一晚上的思想鬥爭,我還是決定先找張醫生了解一下當年方姨在他這兒就診的一些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