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商明

0028 魏氏生祠(2/2)

    不過呂子明開始向明末專家與字畫鑒定專家進步,這身份可不好培養,過去他連畫展也沒參加過,主要是覺得反正無緣不如玩遊戲。

    現在被當作任務倒是幹出勁頭來了,這也好在他現在見到的字畫多,在山上眾人的大棚子掛著不少未完成完整曆史的字畫精品不少,假如別人進來一定認為這些都是近代臨募的。

    這些閑話不提,轉眼八月甜玉米可以收獲。對這種類似高粱又不一樣的作物羅家嶴或見到的人都覺得奇怪,實際上高粱、玉米、米仁的植株類似隻是種子的位置不一樣。

    但它們的價值米仁隻能為藥與藥膳,靠它吃飽不行。高粱與玉米雖同為糧食作物,但產量、營養等角度玉米好許多。隻是玉米從南美傳出來較晚,這時候隻在南方有少許種植。

    少許種植不求產量,再則這時玉米還不適應北方水土,種子的選擇也未完成,要在數十年後才被稱之為六穀在北方廣為種植。

    不過玉米的別名很多,六穀之名乃是五穀之外又一穀、棒米之稱很形象、南方有地稱觀音須有些不好理解。還有它的種植技術也是在現代才廣為人知的,因為稻麥高粱大豆等都是自媒植物,玉米乃風媒植物所以這時的人無法避免少量種植時出現玉米結實有空缺現象。

    劉偉雖沒有讀農業,但農技指導書多且通俗詳細,初中知識足以理解應用。優良種子也盡有供應,他隻要指導農民種植,種植強度也不比種麥高多少,給農民三百斤大米足夠租他們的地種植玉米,以及雇傭他們讓他們按照要求種植玉米了。

    按照後世技術劉偉讓農民們育苗、起壟、移植,因為土壤肥力不足又不準備采用運輸量太大的化肥,在明末種植的玉米比現代的稀朗不少,每畝地隻種了二千棵,每平方米三棵而已。

    但就是這樣,每棵留二棒一棒半斤多,預計每畝可以收將近三千斤。這當然是嫩玉米產量,如果是老玉米隻會有四五分之一罷了。

    可就算如此這時此地麥水澆地才能收三百斤,穿越眾租的地隻能收二百斤零一點,磨成麵粉隻有一百五六十斤,因此羅家嶴這裏農民肯很爽氣地將地租給穿越眾並提供全部農耕服務,那是他們可以獲得一倍收獲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樣優惠的條件換別人不大容易讓他們信任,不過穿越眾出現之後辦事一向大方爽快不反悔。再則他們也知道穿越眾帶來的貨物很賺錢,還有奇奇怪怪的各種技術巧門,所以對穿越眾租地會虧本不擔心。

    雖然他們如果種雜糧收成會多一點也不過三百多斤毛糧,整成可吃的至少去掉五分之一。依此看到茂盛的玉米羅家嶴人心想這東西如果真有劉偉告訴他們可以收五六百斤的話,也有心想下次種雜糧不如轉種這個,多收一倍口味差點兒也好過不夠吃。。

    玉米看著可以收獲,穿越眾開始在京城幾個市場購買或租賃店鋪,那是因為這些玉米即將上市。當然租買店鋪專賣嫩甜玉米是不可能的,下麵穿越眾會在這些店鋪出售很多這時代人們未曾見識的蔬果,或者未曾品味過優質的蔬果。

    鉗玉米隻是開胃而已,下麵端上來的不要太多,隻是千言萬語一句話,這些東西價格高昂,窮人可不大吃得起的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