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座島(精裝)

孤獨是一座島18(3/5)

    親愛的布萊恩:

    失望島上遍布鳥屎,真是讓你失望了。我很好奇,人的腦電波必須儲存在生物磁力器裏麵嗎?它會失靈嗎?腦電波能不能脫離儀器而長久存在於大自然中?而且分離腦電波以後,它的主人還能生存嗎?如果主人還活著,腦電波能回到主人大腦裏嗎?這些飄蕩在大自然裏的腦電波能被人看見嗎?唐。

    過了片刻,布萊恩的回複又顯示在屏幕上。

    親愛的唐:

    我們目前已經掌握的大部分數據顯示,腦電波被保存於儀器中,能夠永恒存在,並不會消亡。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地域,存在更強大的電波磁場。就像指南針遇到磁礦山,難免會失靈。

    比如阿爾卑斯山脈,就有一段區域具有這種超級電波磁場。這個區域就可以代替我們的儀器,保存腦電波,並維持腦電波的活力。這大概就是你說的,腦電波獨立存在於大自然中的現象吧。獨立存在於大自然中的腦電波被人看見,需要兩個必要條件。第一,腦電波所處的區域,能夠有存儲腦電波的特殊磁場,並且這個特殊磁場,能像一台超大的腦電波虛擬投影機,可以通過細微振動,將腦電波影像化,就像播放電影一樣。第二,看見影像的人,必須和這束獨立存在的腦電波頻率相當,就好像自帶了4D震頻頭盔,能夠自動接收到信號。所以,基於以上兩個條件,腦電波的影像基本不太可能被看見。

    至於你說的腦電波被抽離後,原主仍然生存的現象,我目前還沒有遇到。

    不過,現在我正在英國,受邀參加著名的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和美國意識研究中心的主人哈梅爾舉辦的《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理論》講座。這兩位科學家,從物理學的角度通過大量的試驗證實,大腦中的量子信息形成的“腦電波”,當人死亡之後,大腦微管的量子信息離開身體進入到宇宙,被大自然的特殊磁場存儲下來,能夠繼續存在很長時間。

    這次到場有非常多研究腦電波的科學家,我會替你詢問一下,有沒有科學家收集過你提到的案例。等我消息。布萊恩。

    盡管一夜未眠,唐清沅仍然興奮得難以入睡。

    布萊恩一定能找到幫助肖恩的辦法。她真想立刻飛去英國,在那個科學家雲集的會場,親自詢問讓肖恩醒來的辦法。

    她想大聲地告訴肖恩,他不是鬼。他仍然活著,盡管島上的他隻是一束腦電波,但他仍然有機會真正親眼看見藍眼睛飛翔在太平洋湛藍的天空。

    翌日,唐清沅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郵箱。她給布萊恩又發了一封郵件,詢問進展。

    可惜,布萊恩用手機回複她,他正在會議中,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與其他科學家交流。

    她想起肖恩說過,他曾經被困在一團混沌裏,什麽也看不見,什麽也聽不清,渾渾噩噩,掙紮在半夢半醒之間,完全迷失了自己。

    遂又不甘心地發郵件詢問:如果腦電波迷路了,要怎樣才能找到家?

    布萊恩發過來一個單詞——銀蕨。

    銀蕨。

    新西蘭國花。

    蕨類植物,形如羽毛,正麵碧綠如玉,反麵銀白如霜,故此得名。

    說它是花,其實有些勉為其難。

    這種植物在距今約1.8億萬年前,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但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它們大多罹難,隻在新西蘭境內的雨林地區生長。唐清沅也曾在失望島上見過它們的芳蹤。

    這種蕨類植物新生的嫩蕾,向內彎曲,緊緊團成一大滴綠汪汪的、猶如懸在羽毛尖上搖搖欲墜的露珠一般。

    所以當地毛利人,也叫它初露。

    傳說,隻要將它的葉子翻過來,它銀白色的一麵便會反射星月的光輝,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引領迷途的人回家。

    盡管這隻是一個傳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