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君為患

第二十章 敲定人選(1/2)

    南禦國發展到現在,已經曆經三代帝王了,馬上就會迎來它的第四代帝王。

    高祖司馬舜自比千古一帝,開疆拓土,大肆征戰,從戰火之中建立了南禦王朝。這個時候的南禦國武力雄厚,人人都有一攤子熱血壯誌,人人都是命之子,救世之主,就靠著這番淩雲氣勢,硬生生地從由來已久的北傲國中,啃下了許多硬骨頭,成為了我南禦國版圖中的一塊。

    可是,僅僅有國土是無用的,這個時候的南禦國經濟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各地的百姓以及民生農事生產狀況,幾乎相當於沒櫻

    因此,南禦國很快就陷入了饑荒與貧困之中,爆發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鬥爭。

    成帝司馬元上位後,首先便派使臣前去東臨國借糧食,簽訂了一係列糧食後,就在南與國內發放下去,先將各地的百姓都給安撫住。

    隨後,又派遣專人深入各地開墾荒地,交予農戶百姓先進的種植經驗,讓他們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這個時候,成帝也沒有忽視武裝力量,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武將選拔任用製度,並且還增強霖方守備,大修律法,使得各地的犯罪率直線下降,百姓的聖命以及財產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南禦國也在成帝的帶領下,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

    而南禦國到達鼎盛階段並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顯露出隱患的時候,就是景帝司馬桓也就是安寧公主的父皇繼位之時了。

    景帝在成帝發展農業的基礎上,大力鼓勵扶持手工業以及商業的發展,與各國的商業交流都逐漸加強,使得國力愈發昌盛。

    改進了武將選拔任用製度,讓武將們的權力和待遇得到了更為充分的保障。

    從司馬、司空之中統籌新設營兵尚書,分設左右侍郎;將原先的“四兵”擴充為“五兵”,設五兵尚書,使得兵種的分類與管理更加具體與合理。

    在景帝的種種舉措之下,南禦國的國力發展到達了頂峰。

    兵力昌盛,國庫豐盈,百姓安居樂業,一時使得周邊各國來朝。

    雲國、流華國等一些國家,也成為了南禦國的附屬國。

    南禦國看起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隱患卻也伴之而來。

    因為征官製度的不合理以及商業的迅猛發展,買官、賄賂官等現象已經成為了常態。

    尤其是京中發展起來的王、顧、寧、謝四家,更是雖不為權臣卻勝似權臣,並且伴隨著四家女子入宮為妃為後到達鼎盛。

    四家一時風頭無兩。

    景帝的本意本來是想讓這四家互相牽製,互相製衡,但其實這四家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經將南禦國的朝堂攪得一團糟。

    安寧公主的嫡親兄長,前太子司馬乾之事,就是這四家爭鬥後的結果。

    景帝在後期已經越發無力,要不是上麵還有太宰、太傅、太尉鎮著,恐怕就要下大亂。

    不過眼前的情形,也不會怎麽好罷了。

    所以針對南禦國現在的狀況,安寧公主的想法雖然大膽,但未免不是一個好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