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

第658章 消費主義與智商稅(1/3)

    “這其實可以理解。”

    “因為《美好明》是一部電影,《奮鬥》是一款遊戲,裴總細致地刻畫了其中的細節,每一位觀眾、玩家看到,都能或多或少地,獲得差不多的信息。”

    “但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所麵臨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從‘現實’中獲得的信息都是大相徑庭的。”

    “有些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了命運,而有些人則沒有;有些人看到了這個世界溫情的一麵,而有些人看到了這個世界冷酷的一麵。”

    “所以,他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看法,自然也是壤之別。”

    “而我要強調的是,對於現實世界,裴總其實也已經表達過他的看法,隻不過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

    “為什麽呢?大家看我的標題:沉默的表達者。”

    “這種表達,是沉默的表達,不會明明白白地出來,而是要靠你自己去領悟。”

    “好的,接下來請大家點開視頻簡介裏的第二個鏈接,好好讀一下裴總在他的母校給貧困生的演講稿中所表達的內容。”

    “三、二、一。”

    “好的,相信大家都看懂了。裴總給這些貧困生捐了一千五百萬,而這個演講的目的,是告訴這些貧困生,要善用這些財富。”

    “但是,裴總並沒有強調‘節儉’,而是在強調‘注意力’。”

    “其實,這就是裴總自己的財富觀。他雖然不認同消費主義,但也不認為‘摳門’就是好的。”

    “在麵對財富觀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容易走向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

    “一種人認為,及時行樂就是好的,工資一到手就立刻花光,甚至要用信用卡超前消費,購買完全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東西;”

    “而另一種人認為,拚命攢錢就是好的,想盡一切辦法去把握每一寸的蠅頭利,明明有錢,卻活得像個乞丐,反而錯失了很多機會。”

    “顯然,這兩種極賭想法都是錯誤的。”

    “而裴總的演講稿告訴我們,對每個人來,我們最珍貴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錢,而是注意力!”

    “隻要好好地運用我們的注意力,我們自然可以去賺到更多的錢;相反,如果我們過於在意蠅頭利而浪費了自己的注意力,那反而是因失大。”

    “那麽可能有人會問了,這篇演講稿跟這期的視頻,以及《奮鬥》這款遊戲又有什麽關係呢?”

    “當然有關係。”

    “這篇演講稿的內容,再加上裴總的所有產業,其實就是在補充《奮鬥》中所沒有的內容,是在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到底什麽才是‘奮鬥’?”

    “在麵對‘奮鬥’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也同樣會走向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

    “一種人認為,奮鬥是無意義的,奮鬥也不能改變什麽,不如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的事情明再;”

    “而另一種人認為,隻要拚命奮鬥就一定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從不去問自己奮鬥的方法是否正確。”

    “這兩種想法,顯然也都是錯誤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