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頌

第十章 矛盾(2/3)

    

    隊伍由遠及近,緩緩而過,田間地頭,百姓們正在有序地忙碌著,趁著雨後晴好的時節,插種秧苗。

    

    聽見馬蹄聲和車軲轆聲,有百姓好奇,做事的間隙抬首瞄了一眼,又繼續伏身勞作。

    

    陌上,幾簇野薔薇花開得正豔,迎風招搖,讓原本清寧的鄉野,沾染上了幾分初夏的喧鬧。

    

    初夏的田野,一切都得到了新生!周九如凝神細思,若把門閥世家比作姹紫嫣紅的春光,那麽大秦朝,就是即將升起的烈烈夏日!

    

    春光再好,也必會褪盡,而夏日終將獵獵登場!

    

    建元帝雖是軍武立國,又定國號為秦,但在治國理政方麵,卻頗具大燕聖祖的遺風!

    

    這位周家老祖宗親筆所書的《治、國、策》,建元帝研讀了無數遍,心裏也非常清楚,一個國、家想要長久穩定,並不在於那些世家大閥,而在於底層的百姓能否安居樂業!

    

    書中提出的變革方案,倘若能真正實施下去,大秦再創盛世輝煌,指日可待!

    

    隻是《治、國、策》的很多變革方案,都因觸及到門閥的利益,削弱世族對國朝政治經濟的掌控,而被迫停滯不前。

    

    建元帝以下初定,百姓安居樂業為首要,強行把土地改革推行了下去。

    

    就因這土地改革,皇權與門閥之間原本還算平和微妙的關係被打亂了。

    

    現在的大秦政事堂,每有什麽新的政令,裴燁一係的官員能拖就拖,能不執行就不執行,這讓建元帝很是惱怒。

    

    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文國公孟柘,身為建元帝的老師兼嶽丈,擔心建元帝冒進,苦苦勸導:“事急則敗,事緩則圓,凡事不可操之過及,更不可妄起殺戮。比起用強權手段推進治國策,引起門閥世家的怨憤與底層百姓的不安。

    

    不如找出世族與寒門之間的那個平衡點,循序漸進,起到一種春雨潤物無聲的有力滲透,逐步落實吏治改革,力爭實施新政,穩中求變!”

    

    大秦朝中多派係,生死榮辱全係子一身的寒門,認為文國公的觀點過於中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