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1/4)

    、、、、、、、

    七月二十一日,宋缺大破李唐軍,收編降軍八萬,以此勢,又直逼於薛仁杲,薛仁杲二麵受敵,糧食又盡,相持半月,其將梁胡郎降楊唐,不得已,八月十六日,薛仁杲去帝號,白衣出降,受封知勢侯。

    突厥與宋缺對抗,各有勝負,提出了幾項要求,其中有割地,稱臣,貢金之,宋缺大怒,親率騎兵破陣,殺二千騎,突厥後退三十裏。

    這時,時已近九月,再不馬匹養膘,來年馬群至少折三成,楊宣凝許之絲綢五千匹,白銀二十萬兩,突厥得了麵子,退兵,頓時隴西之地盡歸楊唐。

    隴西一得,整編二十萬軍,楊宣凝下達聖旨,詔告下:“下已定,此時來之可共富貴,不來則必討平之。”

    這是開元元年九月,經過隋末十年的混戰,下局麵已經明朗化,楊唐之勢已經勢不可擋,因此,關內各世家,各郡縣,都紛紛依附前來,有的甚至直接易幟,接受楊唐的統治。

    李靖所到之處,基本上無有障礙,大批原本李唐軍直接收編。

    九月六日,潼關兵變,獻關,羅士信率十五萬軍,入關直逼長安,與李靖會師。

    九月十八日,楊宣凝親臨長安,此時,長安城下,已經集了三十五萬大軍,而長安城中,雖有士兵十萬,卻心無鬥誌,特別是各家各族,都已經私通楊唐,以圖後路。

    在這樣出者無門,戰者無力的情況下,九月二十一日,李淵去帝號,出降,被封安平侯。關中頓時一統,楊宣凝入得長安,百萬軍民山喊萬歲。

    十月,楊宣凝頒布聖旨,對整個關中的郡縣係統進行任命和重組,確定縣、郡、州三級,規定縣令七品。郡太守五品,州牧三品,當然按照規模大,以及文武分家,又有調整。其它地點,暫時不論。

    十一月,又頒布聖旨,確定了度量衡,規定了米為距離單位。克為重量計量單位,又采取十進製,以一兩為五十克。十兩為一斤,百斤為一石,千錢為一貫,又命官員以楷為官體字,進學公文,都用此

    十二月,積蓄了大量新錢,開元通寶正式發行下。同月,宋玉致產一子,這是嫡長子,頓時,人人注目。上表慶賀不計其數

    別看這四件事,都是關係國本的大事。下都知必是混一下,治平下。

    長安的皇宮,由隋帝二代而建,由皇城、宮城兩個部份組成。

    皇城皇宮的主門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的三道門,皇城正南是遙對城南主門明德門的朱雀門,以長安第一大街朱雀大街連貫。

    宮城正南地主門是承門,連接承門和朱雀門的一截街道稱為街。朱雀、承、玄武三門,形成皇城宮城的主軸。

    宮城由三個部份組成:中為太極宮,西為掖庭宮,東為東宮。

    太極宮內共有十六座大殿,最主要的四座大殿為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均建在承門至玄武門的中軸線上。太極殿又是隋帝接見群臣,處理政務的所在地。

    而楊宣凝此時,卻在上林苑。

    上林苑是漢武帝劉徹擴建而成的宮苑。跨長安、鹹寧、周至、戶縣、藍田五縣,有霸、產、涇、渭、豐、鎬、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現在地上林苑,就是皇家園林,規模擴大,劃分為三十六苑,又有十二宮,還有許多禦池,但是又不是宮禁,因此是招待一些特殊人士的最好地點。

    此時,上林苑,論主家,最貴當然是皇帝楊宣凝,其次就是淑妃石青璿,她是四正妃之一,在長安毫無爭議的女主人,已經開始掌控後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