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江村事

第222章 多的才行(1/3)

    馮時夏決定將最多的淡棕色那種菇定價為16銅幣,她覺得味道還挺好的,破損的14;特別細的那種長柄菌就13銅幣,這種倒沒有損壞;“旺妝菇定20銅幣,給買家一點還價空間。

    

    白白的棒槌樣的“保齡球”菇,加上孩子們采的得有差不多兩斤,20銅幣。

    

    長毛的“土塊”菌,他們這回也隻撿到四五個,按市場上的,是13銅幣好像。

    

    “仙女”菇沒見其他人賣,反正隻有她有,味道鮮美爽脆,還長得好看。她覺得很值2斤肉的,她就按稀有菇的價格來定。按消費者心理,90銅幣不超過100,價格挺合適的。

    

    反正這個價格也是家裏有點閑錢的才會買,她這也就一斤,根本不用麵對廣大群眾來定價。

    

    那一點金黃色的木耳狀菇,上一次見著有人賣,她沒問價,這回在市集上沒見著了,她決定也按90賣。

    

    顏值即正義,長這麽好看的,就得都值這麽多錢。就像那個長毛的菌,看起來也很稀少,但市場價才13銅幣呢,估計就是因為長得太醜了。

    

    其實這黃燦燦的東西她本想再定高一點的,但畢竟隻有一點點,稱都不好稱,定一樣的價,也許就有人和“仙女菇”一塊搭著要了。

    

    在市場上她倒是見著別家賣上次家夥撿到過的那種黑乎乎的“炭棒”菇,價格還可以,30銅幣,但這次他們也沒遇著。

    

    其實看了一圈,發現她以為賣不上價的香菇和木耳其實價格還不錯,能賣上40銅幣一斤。這還是濕的。

    

    想想也對,這裏沒有人工種植的香菇木耳,而這兩樣幾乎是任何做法都能用得上,尤其香菇特殊的味道,很多人都很喜歡的,難怪價格高。

    

    隻是,她原以為不過四五銅幣一斤,便打算留著自己配菜吃,現在看來。算了,還是先曬著吧,這兩種東西幹製後味道更好也更安全,等以後摘的多了,存的幹貨多了,再拿出來賣也不遲,價格應該會更好。

    

    還有一些長得不怎麽突出,市麵上也沒有明顯分類的,她就當雜菌賣了,完好的10銅幣出售,碎的8銅幣。

    

    全安排妥當,她就調試著自己的那杆簡易平秤,借大娘的秤核實了那包豆子,確實是2兩還高一點。然後試著稱了一次菇,發現碗底擺正一些就更精準一點,幸好吊繩正底打了結,影響不太大,總的來,還是隻有多的,不會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