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江村事

第104章 手藝人的一下午(二)(2/3)

    馮時夏可不敢讓他現在就玩,上麵還有許多粉塵和木刺,還得稍微打磨下才能用。見他鼓著腮幫子又要往嘴上靠,忙奪回來,人兒憋的那口氣頓時就泄了。

    

    不過正是如此,她倒想起來一個其他的玩意,這等粗細的竹子做竹杯什麽的都太。但是姥姥家每次燒火使的那根長棍子倒剛好,正是竹製的,就是吹火筒。

    

    柴火灶吹火的時候都得十分心,湊得近稍不注意的話就會燎到頭發或者被煙塵迷眼甚至嗆住。

    

    有了吹火筒子不僅省力省氣,關鍵是安全。

    

    但是那種長度的,都得中間幾節打通,隻留嘴邊這一個竹節,鑽一個孔用來送氣。

    

    她現在手頭也沒有其他工具,但是不管長短都是比沒有的好,如此便又尋著最長的一段做了個吹火筒,靠嘴的那一端用砍刀的尖鑿出了指頭大的一個洞。

    

    做了這些,思維一下子發散開來,又想起自己的羽毛筆,到時也需要地方放置,就又截出段半掌高一頭帶竹節的做筆筒。還在上方砍了幾個口子,到時可以夾住羽梗臨時擱筆用。

    

    又特意截了4段竹節,大深度剛好可以放一顆皂丸。竹節粗的做皂盒底,凸麵跟地麵隔出些高度,凹麵截得矮,用於盛放。竹節細的那段做皂盒蓋,凹麵截得深。皂盒底她也象征性地也開了兩個透氣孔。

    

    等將這些竹製品全部忙活完,她掃起院子裏的碎竹屑倒進灶膛,砍刀放回原處,剩下的竹竿和鋸子收回堂屋角落。

    

    打磨的事情現在不著急,洗洗手,想趁著堂屋還有光線將布裁了,把背包做了。

    

    沒有多餘的材料,別擺弄花樣,想撐出個型來都很難。雖然她腦海裏瞬間浮現了無數包型,但對現在來,都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本來她是挺想做個雙肩包的,然而用這種軟的布料,無論做成什麽樣,最後會演變成簡易收納包,放滿東西就像個包袱的那種。

    

    最符合布料實際的是做成帆布袋,但她需要的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提袋,而是在肩背都空不出來的情況下,還能隨身攜帶的一個背包。

    

    看來隻能做成斜挎包,考慮著除了裝錢,可能還需要裝紙筆、手帕和“衛生紙”,裏邊還得縫暗袋和隔層。反正沒法維持包型,也不用考慮邊角弧度或者上寬下窄之類的問題,直接做成方正的A4大就可以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