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六零年代

第七章(1/4)

    夏鋤熬人,秋收累人!

    

    隨著九月份的到來!生產隊專門在曬穀場召開收稻穀‘誓師大會’,各隊都要派代表上台表決心。

    

    這年頭,人人講究集體榮譽!代表們在台上一個個慷慨激昂,紛紛表示要響應號召,吃大苦,流大汗,爭取稻穀顆顆歸倉。

    

    起收稻穀,包括男知青在內,幹農活遠遠比不上當地農民,南關村的支書就把他們打散分到各隊,長得壯實的分到活重但公分掙得多的隊,女的就分到活計較輕但公分少的隊。

    

    聽,收稻穀,曬稻穀前前後後大概需要半個月。在這半個月裏,不分蘑女、老、少全村都得上地裏幹活,誰也不許偷懶。請假,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當然,如果真的倒下了,那也沒有辦法!不過,常常有人誰誰誰的孩子生地裏了。這些無厘頭地事情就是發生在這個年代。女缺男人使,男缺牛使的年代!農村人特別羨慕城裏人,有理想、有抱負的鄉下姑娘以嫁進城裏為榮!城裏哪個娶不上媳『婦』的男人隻得去鄉下找婆娘!這一切,源於城裏人可以吃供應糧,源於城裏人不必看吃飯,源於城裏人不必‘麵朝黃土背朝’!

    

    有個詞疆搶收’——就是指農忙時,為什麽這樣急呢?因‘有不測風雲’……也就是莊稼地裏的老把式也不準農忙時是否會下雨?前一段時間準備的苫布都就堆在曬穀場,隨時用隨時取,節省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這是‘以防萬一’之舉。

    

    已成熟的稻穀不能泡水,一旦泡了水,就會發芽!

    

    江靜蘭在農村呆過十來年,卻沒怎麽做過農活,如今要在田裏彎腰勞作,心裏不是不委屈,不是不難過的。不光是她,除了早來的那幾個知青,與她同批的知青大都對收稻穀又愛又恨。

    

    好在每到農忙時,大食堂都會殺頭公家豬,而且提供的飯也是幹得多,稀得少,保證大家在麥收期間擁有足夠的體力。南關村這邊的知青還好,村裏在農閑的時候會組織人手進山裏打獵,得的肉食給大家沾沾葷腥。

    

    處於平原地區的村子,除了公社養的牛羊豬,各家養的雞鴨鵝每年除了要繳納給國家,剩下的都留著下蛋,誰舍得吃,一年到頭也就農忙和過年能吃兩口肉。

    

    上工前,楊大姐特特過來教了教方法:“……割稻子的時候,鐮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並且站在一旁一一看著她們行動起來。

    

    見江靜蘭的動作正確,就直接忽視過了她,專門指點起另外兩位女知青。

    

    才煉氣一層修為的江靜蘭體內靈氣不多,因而她隻用薄薄一層靈氣包裹住雙手,芊芊如玉的雙手先裹了層無『色』無味的靈氣,再戴上勞作手套,握著鐮刀就開幹。

    

    割稻的動作不算慢,然她幹會兒總要休息一下,摘下勞作手套,取來軍用水壺喝幾口開水,別人不知道這水有何特別,這可是江靜蘭用一空間裏那株數百樹齡的‘靈茶樹’上摘下的靈茶葉,泡出來的靈茶,能直接補充體內靈氣。

    

    金秋的陽光!曬得人們懨懨地,高強度作業下來,所有人都沒什麽力氣話,上午的活幹完了,到水渠裏洗洗手上的髒,男人們幹脆將『毛』巾丟進水裏,撈起來往頭頂一擰,他們管這槳去暑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