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波希米亞森林

Chapter 7 卡夫卡故居(1/2)

    在

    布拉格有兩處卡夫卡故居,都很有名,但走去一看,小得可憐。這也不奇怪,卡夫卡的父親隻是一個猶太百貨批發商人,並不腰纏萬貫。他的故居自然不能和托爾斯泰這樣的大莊園主相媲美。

    我拜訪的卡夫卡第一處故居,在聖維特教堂的後身一條石板路上。這條路不寬,也不長,石頭砌的路被磨得油光閃亮,凹凸不平,顛簸著悠悠歲月。這條街叫做金街,曆史上就緊靠著聖維特教堂,一直非常繁華。現在聖維特教堂成為了旅遊的中心,金街就更加人流如潮。但真正來參謁卡夫卡故居的人並不多。這條不長的小街上,各色小商店、咖啡館鱗次櫛比,像雨後叢生的小蘑菇相互簇擁著。大多數人隻是來看看熱鬧,像跑到我們北京王府井或者大柵欄的老街。

    卡夫卡故居在金街22號,這是一個很小的房子,門隻有一人高,高個子的人走進去都要彎下腰。窗子上藍色的油漆有些斑駁脫落,像老人滄桑的臉。沒有什麽卡夫卡故居的牌子或任何的提示,隻是在窗裏擺放著卡夫卡的幾本著作,在門楣上方用黑筆歪歪扭扭地寫著幾個大字:金街22。似乎捷克人充滿自信,隻要寫上金街22號,來自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應該知道他們驕傲的卡夫卡。

    我走進屋裏,屋子不大,也就十幾平方米,一半賣些旅遊書籍和紀念品;另一半辟出來作為展室,很簡單,牆壁上貼滿卡夫卡的照片、手跡和簡介,地上則是空空的,什麽也沒有,也不能再有什麽了,再放一點東西,人們就無法通行了。不過,這樣也好,質樸得就像卡夫卡當年的樣子。據說,這間屋子是卡夫卡當年出生的地方。母親天性柔弱若水,父親卻暴躁似火,加上卡夫卡出生後兩個弟弟都夭折了,父親更把無名之火撒在卡夫卡的身上。看著這樣簡陋窄小的屋子,想象當年卡夫卡的父親在這樣的屋子裏發怒是多麽的可怕,連躲都無處躲藏。卡夫卡性格和作品的憂鬱沉悶,就可以找到最遙遠的答案了,卡夫卡那獨有的憂鬱的眼神,也就可以理解了。環境造就並改造著人,光陰帶走過去的故事,也改變著一個人。對於一個作家,童年的環境就更會塑造他先天的性格,滲入他的血液和藝術天地,像是埋下一粒***的種子,在未來寫作的歲月裏爆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