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 下冊

第二十四章 巳初(2/5)

    於是陳玄禮做了幾個手勢,讓士兵們讓出一條通道來。聞染發出一聲淒厲的哭聲:“恩公,你不能拋下我一人!我不走!”死死抓住他的胳膊。張小敬愛憐地摸了摸她的頭,叮囑道:“咱們第八團就這點骨血,替我們好好活下去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去,猛地切中了聞染脖子。聞染嚶嚀一聲,昏倒過去。

    張小敬對岑參道:“麻煩你把她帶走吧,今天多有連累。”岑參這時不敢再逞什麽英雄,知道再不走,會惹出天大的麻煩,便沉默著攙起聞染,往外走去。

    封大倫有些不情願,不過他轉念一想:先把張小敬弄死,至於聞染嘛,隻要她還留在長安城,日後還怕沒熊火幫折磨的機會嗎?

    岑參托著聞染,慢慢走在龍武軍士兵讓出的通道間。兩側的士兵露出凶狠的神情,岑參隻能盡量挺直胸膛,壓服心中的忐忑。他走到一半,忽然回頭看了一眼,看到張小敬仍舊筆直地站在原地,雙手伸開,那一隻獨眼一直注視著這邊。

    出於詩人的敏感,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張小敬已心存死誌。隻要聞染一離開視線,他與這世界上的最後一根線便會斷開,從此再無留戀。岑參雖然對這個人不甚了解,可從與聞染、姚汝能等寥寥幾人的接觸,知道他絕非封大倫口中的一個卑劣凶徒那麽簡單。背後的故事,隻怕是山沉海積。

    他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英雄末路,悲愴絕情,這是絕好的詩材。可惜詩家之幸,卻非英雄之幸,強烈的情緒在他胸膛裏快要爆炸開來。

    就在這時,忽然遠處傳來金鑼響動,鑼聲急促。一下子,移香閣前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他們看到遠處望樓上旗號翻飛,而且不止一處,四麵八方的望樓都在傳遞著同一個消息,整個長安上空都幾乎被這消息填滿了。

    有懂得旗語的人立刻破譯出來,稟報給陳玄禮:“天子無恙。”陳玄禮又驚又喜,忙問詳情,可惜望樓還沒來得及提供更詳盡的細節,隻知道是延興門那邊傳來的消息。

    封大倫飛速看向張小敬,臉上滿是喜悅。天子無恙,這家夥已經失去了最後一個要挾的籌碼,可以任人宰割了!

    張小敬微微苦笑一下。給延興門傳消息的是他,結果沒想到這個善意的舉動,卻成了自己和另外兩個人的催命符。

    但他束手無策。

    “李司丞,那件事沒辦法告訴你了,但我總算履行了承諾。”張小敬喃喃自語,閉上了眼睛,迎著鋒矢,挺起胸膛朝前走去。

    封大倫壓根不希望留活口,他一見張小敬身形動了,眼珠一轉,立刻大聲喊道:“不好!欽犯要逃!”

    龍武軍士兵們的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猛然聽到這麽一句,唰地下意識抬起弩機,對著張小敬就要扣動懸刀。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個聲音忽然從人群後麵飛過來:

    “住手!”

    “安祿山?”

    李泌對這個名字很陌生。隊正趕緊又解釋了一句:“他是營山雜胡,張守珪將軍的義子。”

    一聽是胡人,李泌眼神一凜。胡人做節度使,在大唐不算稀罕,但也絕不多見。安祿山能做到這個位子,說明很有鑽營的手段。可是,這家夥不過一介新任平盧節度使,怎麽敢在長安搞出這等大事?實在是膽大到有點荒唐。李泌總覺得道理上說不通,其中必然還有曲折。

    “平盧留後院在哪裏?你隨我去。”李泌舉步朝外走去,隊正雖然不情願,但看他殺氣騰騰,也隻能悻悻跟從。

    守捉人的據點對麵,就是十座留後院。這裏是諸方節度使在京城的耳目和日常活動所在,平時儼然是一片獨立區域,長安官府管不到這裏。可今天街巷裏忽然多了一批旅賁軍士兵,氣勢洶洶地朝著裏麵開去,驚動了不少暗處的眼睛。

    這裏的人在京城消息靈通,看到這支隊伍,不免聯想到興慶宮那場大亂。於是他們交換了一下疑惑的眼神,卻都不敢發出聲音。

    在隊正的引領下,李泌率眾徑直來到西側第三所。這一所留後院的正中,飄動著一麵玄邊青龍旗,青色屬東,玄邊屬北,恰好代表了平盧節度的方位所在。

    一名旅賁軍士兵走到門前,砰砰地拍打門板,不一時,出來一位褐袍的中年人。這中年人眉粗目短,頗有武人氣度,但笑起來卻像是一位圓滑的商人。他一開門,沒等李泌開口,便深深施了一揖,口稱萬死。

    李泌之前預想了平盧留後院的種種反應,可沒想到居然是這樣。他眉頭一皺,不知該說什麽才好。那中年男子已經直起身來,笑眯眯地自報了家門。

    原來他叫劉駱穀,是這平盧留後院在京城的主事人,安祿山的心腹。李泌一聽,立刻收起了輕視之心。這主事人上至百官動態,下至錢糧市易,無所不打聽,手眼通天,雖無官身,勢力卻不容小覷。

    李泌冷冷道:“你口稱萬死,這麽說你們早知道我的來意嘍?”劉駱穀還是滿臉堆笑,隻說了兩個字:“寄糶。”

    一聽這兩個字,李泌的臉色便沉下去了。

    大唐的朝中官員,經常會涉及一些不宜公開的大宗交易。為了避免麻煩,他們往往會委托一些豪商代為操作,收支皆走商鋪賬簿——謂之“寄糶”。後來慢慢地,各地留後院也開始承接這類業務,他們是官署,沒有破產之虞,而且節度使自掌兵權、財權,外人難以插手,保密性更高了一層。

    劉駱穀這麽一說,李泌立刻聽懂了。守捉郎在平盧留後院過的賬,其實是朝中某一位大員寄糶。這一位大員在京城之外的地方雇用守捉郎,但費用是走平盧留後院的賬。這樣一來,用人走京外,劃賬走京內,人、錢是兩條獨立的線。無論怎麽折騰,這位大員都可以隱身事外,穩如泰山。

    他唯一漏算的是,沒想到劉駱穀這麽幹脆地把自己給出賣了……

    李泌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你們為何這麽幹脆就把寄糶之人給賣了?”

    劉駱穀正色道:“寄糶之道,講究誠信。本院雖從來不過問客戶錢財用途,但若覺察有作奸犯科之事,也有向朝廷出首之責。昨夜遭逢劇變,惶惶不安,院中自然要自省自查一番。安節度深負皇恩,時常對麾下告誡要公忠體國,為天子勞心,若他在京,也會讚同在下這麽做。”

    他說得冠冕堂皇,但李泌聽出來了,這是把留後院的責任往外摘,還暗示安祿山並不知情,而且他有聖眷在,不宜追究過深。這位劉駱穀倒真是個老手,消息靈通不說,一聽到風聲,立刻做好了準備,痛痛快快地表現出完全配合的姿態。

    李泌確實不認為安祿山會參與其中,一個遠在偏僻之地的雜胡,能折騰出多大動靜?他現在最急切要知道的,是這位寄糶大員是誰。不料劉駱穀搖搖頭:“寄糶是隱秘之事,大員身份對我們也是保密。不過賬上倒是能看出來一二。”

    說完他亮出一本賬簿。這賬簿不是尋常的卷帙,而是把蜀郡黃麻紙裁成一肘見長的一片,片片層疊,再以細繩串起,長度適合係在肘後,適合旅途中隨時查閱。一看這規製,李泌便知道定然不是偽造。

    這是本總賬,裏麵隻記錄了總額進出,沒有細項。劉駱穀說他們隻按照客戶指示定向結款,至於這錢如何花,他們不關心——不過對李泌來說,已經足夠了。

    要知道,從突厥狼衛到蚍蜉,從猛火油到闕勒霍多,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計劃。近百人的吃喝住行、萬全屋、工坊、物料、裝備、車馬的采買調度、打通各處官府關節的賄賂、打探消息、遮掩破綻的酬勞,可以說,每一個環節的耗費,都是驚人的數字。

    這麽昂貴的一個計劃,不可能是蚍蜉那夥窮酸的退役老兵能負擔得起的。這也是李泌一直認為他們幕後必還有人的理由之一。

    守捉郎和平盧留後院在天寶二年的交割超過一萬貫,其中京城用度隻有兩千貫。換句話說,這本總賬上如果有八千貫左右的收支,八成是那位神秘寄糶人的手筆。

    劉駱穀和李泌很快就找到了這一筆賬:八千六百貫整,一次付訖,時間是在天寶二載的八月。

    天寶二載九月,朔方留後院第一次傳來消息,突厥狼衛有異動。同月靖安司成立,在各衙各署調撥人員。時間上與這一次支付恰好對得上。

    李泌眼神變得銳利起來。大殿通傳,大概就是在那時候混入靖安司的,各種線索完全都對得上。

    一口镔鐵橫刀兩貫,一件私造弩機八貫,一匹突厥敦馬三十九貫。這是當前市麵上的行情。這八千六百貫勉勉強強能支應這個計劃的日常開銷了。那位寄糶人也許還有其他支出,但應該不會走這裏。

    賬自後麵還附了一些注釋文字。劉駱穀說,寄糶人一般不願意露出真身,一般是和留後院約好交割地點和聯絡暗號,附在賬後。李泌沒有說話,低頭掃過去,忽然視線在四個字上停住了。

    這是留後院和這位寄糶人每次約定的見麵地點:

    “升平藥圃。”

    升平坊隻有一個藥圃,就是東宮藥圃。

    李泌默默地合上賬本,遞還給劉駱穀。劉駱穀慣於察言觀色,發現旁邊這位氣勢洶洶的靖安司丞,忽然斂去了一身的鋒銳,變得死氣沉沉。他關切地追問了一句:“司丞可還要小院做什麽?”

    “不需要了。”

    李泌有氣無力地回答道,一直以來他所極力回避的猜想,卻變成了一個嚴酷如鐵的事實。他的手指在微微抖動,眼神一陣茫然。縱然他深有謀略,可麵對這一變局,卻不知該做什麽才好。

    這時,一陣清脆的鑼聲傳來,這是望樓即將有重要的消息傳來。李泌下意識地抬頭去看,待他看清那旗語時,渾身猛然一顫,如遭雷擊。

    “天子無恙!”

    劉駱穀也注意到了這個消息,正要向李泌詢問,卻愕然發現,對方已經不見了。

    一連串急促的腳步聲在留後院響起,李泌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跑出去,翻身上馬,揚鞭就走。附近的旅賁軍士兵們呆立在原地,眼睜睜看著他一騎絕塵而去,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沒有指示,沒有叮囑,這位靖安司的主帥就這麽莫名其妙地離開了。

    在馬背上的李泌抓著韁繩,現在什麽都顧不上了,他隻有一個目標——東宮藥圃,太子所在的東宮藥圃。

    那一聲“住手”傳來,及時止住了龍武軍士兵的射勢。如果再晚上半個彈指,恐怕張小敬已經被射成了篩子。

    無論是陳玄禮、永王還是封大倫,都循聲望去。他們看到一位額頭寬大的官員穿過人群,正朝這邊匆匆走來,還走得一瘸一拐。他的衣著都沾滿煙灰,一看就知道也是從勤政務本樓幸存下來的。在他身後緊跟著一個戴麵紗的美貌女子。

    陳、封和永王同時叫出了他的名字:“元載?”

    不過三個人的語氣,略有不同。永王是淡漠,隻當他是一個普通臣子;陳玄禮是不屑裏帶著幾絲讚賞,畢竟元載及時通報軍情,才能讓龍武軍第一時間進入勤政務本樓;至於封大倫,語氣裏帶著一半親熱、一半喜悅。

    之前幸虧有這家夥施展妙手,封大倫才能成功脫開誤綁王韞秀的罪過,並把張小敬逼得走投無路。現在元載突然出現在這裏,就能讓十拿九穩的局麵,再釘上一顆穩穩的釘子。

    雖然不知道為何他會叫停射向張小敬的弩箭,但以這家夥的手段,一定是想到了更好的陰毒法子吧?封大倫想到這裏,滿臉笑容地張開雙臂,親熱地迎過去。不料元載卻抬手讓他稍等,封大倫恍然大悟,趕緊退後,不忘朝張小敬那看一眼——那獨眼閻羅依然站在原地,束手待斃。

    元載先朝永王、陳玄禮各施一禮,然後麵無表情地開口道:“本官代表靖安司,前來拘拿燈輪之案的罪魁禍首。”

    這個舉動並不出眾人意料。張小敬本來就是靖安都尉,他的叛變是個極大的汙點,靖安司若不親自拘拿,麵子裏子隻怕都要掉光。

    不知何時,元載手裏多了一副鐵鑄的鐐銬,嘩嘩地晃動著。他上前幾步,把鐐銬往對方頭上一套,鐵鏈恰好從兩邊肩膀滑開,纏住手腕。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元載大義凜然地喝道。

    在場眾人包括張小敬都是一驚,因為元載的鐐銬,居然掛在了封大倫的頭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