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過年送禮:商機與仕運的協奏(1/2)

    春節是中國人的大日子。這些年歐風大熾,時髦的人們喜歡過洋節,中國傳統的節日,都給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過年的中國人,還不多見。大日子的春節,不是過一天,過去,一過就是半個月,正月裏從初一到十五,都是過年。有地方興致高的,整個正月都算是過年,吃喝玩樂整30天。正月初一過去叫元旦,一大早皇帝大宴群臣,然後放假一月,讓官員們好好歇著。皇帝賜宴,大抵什麽也吃不到嘴裏,無論官階大小,都得回家過嘴癮去。但是,官員們這一個月的吃喝玩樂,基本上取決於送禮。

    大宗的送禮是元旦之前就要辦完的事情,下屬給上司送,地方官給京官送,同僚互送,同年,同鄉互相送。有實權的大官小官,自然滿盆滿罐,但剩下的窮京官,也得撈點餘瀝,所謂冰敬、炭敬,過年的時候,來的就是炭敬。翰林和中書,沒有事可管,官階又不高,但是過年之前,他們的同鄉、同年(同年考上進士的人)中在地方任事者,大抵忘不了送點錢禮,否則,這些窮京官是無論如何都過不了年的。明清時節,北京消費習慣是一年賒賬,年終結算,沒有這筆炭敬,別說過年的吃喝,連賬都躲不過去。初一之後,人們要走親訪友,當然也斷不了要送禮,不過這種時候的送禮,大抵收支相抵。因此,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大抵要忙活兩個月,年前一個月忙著送,年後一個月忙著吃和送。

    大日子是中國人花錢的日子,因此,別人都可以歇著,唯獨商家歇不得。鋪子裏的夥計,大抵隻能在年三十夜裏歇一下,大夥一起吃頓年夜飯,頭頓餃子還不能煮好,非得把所有的餃子煮得開了包,俗稱“掙了”才行,圖個口彩。年前人們忙送禮,商家忙出貨,聰明的商家,都會在這個時候打主意。不過,古代的人,沒有今天的人那麽精明,預備禮品,也無非是合理搭配,看上去順眼,過去有種點心匣子,裏麵各種點心都有點,年節老百姓拎著到處送,有時候,一個匣子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官員送禮,不會這樣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為稀罕玩意,比如鹿脯、飛龍什麽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銀子,清代已經有錢莊了,一張銀票就夠了。過年是大日子,送禮皇帝不禁,平日專門找人茬兒的禦史,此時也不好說什麽,因此,借這個日子巴結上司,是大好的機會。反過來,這個時候,也是上司大撈一票的好時機。元朝的蒙古上司,喜歡討禮,明清的漢人官兒,不好明討,改成罵,小罵則皮袍來,大罵則古玩來。對於相當多在乎仕運的官員來說,其實不用罵,禮都會奉上,最大的問題是送什麽,送什麽才能討上司的歡心。直接送錢當然好,但數目太大,則有賄賂之嫌,送別的,就得看上司的喜好了,萬一人家討厭的偏送上去了,不僅花錢費力沒討好,弄不好把現在的官也給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