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古代讀書人的生計問題(1/2)

    古代的讀書人怎樣養活自己?當然最好有個正當職業,首選是做官,大小是個官,有實缺可做,自己和家人吃飯,而且吃好飯,精米白麵,大魚大肉,基本上就沒問題了。在清朝,哪怕當一任不入流的典史,也可以像《官場現形記》說的那樣,“實事求是”地撈銀子,喂飽自己的家小。可是,畢竟不可能人人都去當官,走正途,一科一科考上去,委實太難,走旁門左道,買個官做,也得先有大把的銀子才行。所以,多數的讀書人,實際上是不能指望官銀活著的。

    官銀靠不上,就得自己想辦法,最常見的是教書。這種職業,是孔夫子開的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個個都收費。後世業此者,有功名者容易些,不用弟子三千,有錢人家教一個半個,則衣食俱足。沒有功名的,則要差得很多,就算有學生可教,束修也養活不了自己,該種地的時候,還得下地。還有一種職業叫師爺,給官老爺當幕僚,據說也很滋潤,但多半被紹興的讀書人包辦了,別的地方的人插足很難。

    發達地區的讀書人,還可以經商。明清兩代,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不再屬於賤業,而且獲利容易,因此,讀書人下海的很多。江浙地方,很多號稱耕讀傳家的家族,啟蒙一畢,往往會讓幾個兒子分工,有的讀書趕考,有的進店鋪學生意。乾隆時的杭州人杭世駿,做官做的憨了一點,給皇帝提意見說皇帝過於偏向滿人,結果丟官回家吃老米。大概宦囊較癟,開了一家舊貨店討生活。乾隆南巡時還召見了他,估計看他人憨如故,沒有官複原職,但此公從此可以掛出招牌,奉旨賣廢銅爛鐵,生意估計應該好一些了。

    比較省事的掙錢方式,是賣文鬻畫,很接近做工賣手藝。賣文有兩種,一種是寫書編書,一種是賣字。兩種方式都有高下兩等。自宋朝開始,出版就是一個發達的事業,出版商出書,很有市場。有市場的書,得有人寫,有人編,這就用得著讀書人了。水平高的自己寫,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創作,水平低的,則編,把人家的東西拆開了重新組合,再加上一個香豔刺激的書名,跟今天許多書商幹的活計完全一樣。賣字也一樣分高下,字寫的好,有名氣的,論幅賣,一幅字很多銀子,當年蘇軾一幅字就可以換幾十斤上好的羊肉。沒名氣的,則給雕版者往刻版上寫字,寫上一堆,也能換幾個銀子。賣畫,比較簡單,隻要賣得出去,都論幅,隻是價高價低,差距相當不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