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官路

第185章 升與不升(1/5)

    關於“大婚”一詞, 前年九月曾經發生過一段皇帝和一幹官員們的口水戰。

    按製隻有皇帝成親才能說大婚, 皇太子、親王們成親都不應該說大婚, 可本朝因為尚未辦過最高規格的大婚典禮, 如今皇太子成親反而是建朝以來的最高規格婚禮, 所以皇帝自己一直都以大婚稱之。

    在皇帝第一次公開對外用皇太子大婚這一說辭的時候, 立刻就引來言官上書, 認為呼太子大婚乃違製,應予以糾正。

    今上雖然還算寬容也能采納臣下諫言,卻也並非唐太宗那樣有名的善於納諫之君主, 依然是一位好麵子、抗拒認錯(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沒錯,錯也是大臣強詞奪理雞蛋裏挑骨頭,知道錯也死活不認)的皇帝。

    他覺得若是自己真做什麽不合規矩的事情, 大臣們上書糾正也就罷了, 他也不是不能改正。可有的臣子政績並不突出,也沒有多少能力, 卻整天盯著他這個皇帝, 一雙眼睛跟狼一樣, 時刻準備著挑錯上書規諫博取美名, 實在是讓人不勝其煩!

    反正在大部分皇帝的眼裏, 整天上書管皇帝娶妻納妾生孩子, 就是吃飽了撐的,雖然他們拿著國本、祖宗之法說話,皇帝內心也是抗拒的。

    年輕的皇帝可能還會犯怵, 被大臣們上書規諫, 會覺得內心羞恥,雖然不認錯卻也能默默改掉。

    可皇帝一旦步入中年,隨著當皇帝日久,威望日盛,就發現大臣也沒什麽好怕的,一個個就是人肉樁子,自己心情好了聽他們叨叨,心情不好就讓他們一邊涼快去,他們也不能怎麽樣。

    急了還可以打屁股!

    雖然很少用,卻也不是沒用過,隻是用過以後他發現其實也就那麽回事,因為有些大臣他有病——並不怕打,甚至越打越“興奮”,大有一副你有種打死我,打死我我就賺了,可以留名千古,成為勸諫紹慶帝而被打死的直臣、諍臣,劃算!

    意識到這一點(加上位高權重年老體邁有威望大臣們的勸解),紹慶帝再也沒有動用過廷杖,因為不想成全那些夢想挨打而名垂史冊的官員。

    當然,隻要一個皇帝不昏不混,高高在上日久,威儀一日高過一日,慢慢地也會找到對付大臣們的密訣。

    “愛卿,朕可荒廢國事?”——“陛下日理萬機,勤於朝政,不曾怠政。”

    “那,朕可寵信奸佞,以致忠臣蒙冤奸臣當道?”——“陛下任人唯賢,當朝從無邪佞之輩當道。”

    “愛卿啊,既然大道正途不曾有虧,些許家事小事,就不要斤斤計較。”

    立太子關乎國本,自己隨口說個皇太子大婚,當然他也算略得意了一些,畢竟自己也算操辦第一場盛大婚禮——這是超過太\/祖、太宗與先帝的,皇太子婚禮這也是第一次,隨口就叫出來了。

    他當時也意識到不大好,可他也不想改口。

    不過一個稱呼,自己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又何必如此苛刻斤斤計較。

    所以他沒如以往那般以寬仁君主的姿態接納,而是堅持自己的口誤。

    有幾個言官年輕氣盛,又覺得自己有勸諫皇帝的義務和使命,尤其如果皇帝不肯采納反而駁回的時候,他們就有一種狼見了血的衝動——為了匡扶皇帝大業,在所不惜,文死諫武死戰,古來皆如此。

    原本就差點演變成年輕言官們打雞血懟皇帝的行為,好在被蔡政和楊琦兩位閣老及時製止了,將都察院都禦史請了去,擺事實講道理讓他承認皇帝不易,也要維護皇帝內心的尊嚴,約束言官們,不要動輒就要死要活的擺架勢。

    這時候用不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