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官路

第182章 跑錯關係(1/5)

    這套仁宗實錄和沈之儀交上去的太子婚儀同出一源, 且更加輕鬆有趣, 讀來讓人覺得仁宗親切有加。而皇帝和韋光兩人更是讀得潸然淚下, 連說皇考音容宛在眼前, 讓人懷念無比。

    皇帝還將《仁宗實錄》交予東宮, 著太子領著諸皇子們學習仁宗實錄, 深切領悟先帝的施針理念和仁心仁德。

    三日後皇帝下旨表彰翰林院諸學士和協助編纂《仁宗實錄》的林修撰、陸延、趙文藻等庶吉士, 賜寶鈔、筆墨等物以示獎勵。

    禦賜之物都是一些簡單實用並不值錢,不過官員們看重的是體麵和榮譽,自然不管貴重與否, 畢竟皇帝賞賜之物也很少有人會直接拿來用掉,而是要供起來的。

    李固還怕林重陽等人會有想法,特意提點他們稍安勿躁要耐得住不要急躁, 陛下隻要滿意就定然會有所獎賞的。

    一般來說編纂先帝實錄以及一些大部頭書籍的官員在完工以後, 都會有升職加祿的獎勵,這一次林重陽等人隻有實物賞賜並不正常, 是以李固有如此一叮囑。

    按照他的估計, 現在皇帝聖旨沒提, 那必然是要等到京察之後才會有結果的。

    其他人都猜測到時候李固和林重陽等人都會有所升遷的。

    有人羨慕, 自然也少不了嫉妒說酸話的。

    之前說林重陽堂堂狀元靠著奇技淫巧嘩眾取寵, 得了去工部協助督造太子大婚所用之物的機會。現在開始說他們善於鑽營, 用新奇物事吸引大家注意力,竟然將先帝實錄也當兒戲,弄得那般花裏胡哨猶如小兒學字一般。

    實在是浮躁淺露不夠穩重, 京察不但不該給他們優等考評, 反而應該大大申斥一番。

    說這種話的人多半是在翰林院呆八九年也得不到升遷的,心懷嫉妒之語罷了。

    就算翰林官得天獨厚,也不排除有人以高起點弄一個慢姿態出來,進翰林院的時候是庶吉士,七八年以後還隻混成個檢討之職,又沒有其他的兼職,可以說清貧得不要不要的。

    原本都是天之驕子,這樣的狀態呆久了心裏不平衡,特別看到不如自己的同進士們如今也升職加薪荷包鼓鼓,有名有利,尋思自己當初還不如也謀個外放職位呢。

    更加上翰林院三年一補充,鼎甲都不缺,更不用說庶吉士了,自己剛進翰林的那種榮耀不過兩三年就被人取而代之,這種落差也很讓人難以接受。

    再看人家林重陽如此年輕就中狀元成為翰林修撰,下一步不是侍讀就是詹事府左右中允之類的,哪怕外放都至少是個同知!且看林重陽在翰林學士麵前的經營,說不定借著這一次京察就可以提前完成一個跳躍,把別人六年九年才能做到的事情一年就給完成了。

    自己中進士的時候都四十了,人家林狀元四十的時候隻怕已經入閣了,人比人氣死人!

    怎麽能不讓人嫉妒?

    不過這種酸話現在並沒人會到林重陽麵前來說。

    他們都認為林重陽現在就是翰林掌院眼裏的紅人,否則也不會去吏部幫忙,所以輕易不能得罪的。

    京察的依據除了彈劾條陳、訪單以外,還要看平日的政績,這個政績就要靠衙門堂官們來定論。

    他們需要翰林院學士李固給寫考語,考語好壞,直接關係他們的京察等級,不得不小心。

    甚至有人還想請林重陽在李固麵前多多美言幾句。

    李固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自然不會隨意收受賄賂,聽人講情,所以在掌管翰林院之初他就明確表示過各人隻需要謹守本分、勤於政務,他一定會秉公而斷寫考語,凡是有人跟他私底下講情,那就等著被他給個不稱職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