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女相

第五百一十六章 開發江南(2/2)

    隴右、益州、河洛、兗州這些地方不但有著著名良田,也是各州人口密集之處,耕種的百姓數量多,上繳的糧稅自然也是遠超旁處。

    江南地處偏僻,人口也是稀少的很,同人口眾多的大州相比,自是看著遜色的很,也正因此才讓朝廷忽視了江南的潛力。

    可其實隻要認真查看,還是能瞧出其中不同的。

    江南糧稅雖非第一,甚至連前二十都排不進去,可那隻有十四萬農民的餘杭,其上繳糧稅卻遠超不少擁有二十幾萬農夫的地域。

    排在餘杭上方的地域,少都是擁有三四十萬農夫的重鎮,若以人頭平均來算,江南各地都能排入前五前十,且在近幾年中,江南各地非但沒被拉下,且各有增長。

    可見當真同房遺玉所言,江南氣候適宜,故而產量遠比別地要多,一旦江南人口增加,耕地增加,其實力自會展現出來。

    就在房遺玉明悟的時候,唐太宗繼續道:“朕雖然不太能懂你的那些,但事實就在麵前,江南在人口稀少的情況下,卻依舊能夠保持糧稅增長,絕非湊巧,正如你先前所,是因江南的特殊氣候造成,朕也相信,一旦江南發展起來,其糧食產量將碾壓益州、中原。”

    房遺玉點零頭:“這是必然現象,江南的土地無論是開墾好的良田,還是閑置的荒地,都有著得獨厚的優勢,因其特殊氣候,江南的稻米成熟極快,往往在一年中能夠收割兩季、三季。這點也隻有江南能夠完成,故而我一直認為若想解決大唐的糧草問題,必須先振興江南農業!”

    唐太宗聞言動容:“當真如此?”

    在大唐耕種水稻,概是以一季為主,百姓們便是有時間也沒那膽嚐試,多是利用田歇,種些應季蔬菜,沒有重複耕種水稻的情況,故而一年收割兩季,在當下而言,是駭人聽聞的事。

    “這點我能擔保!”一年收割三季還需研究研究,但以那江南的特殊氣候,一年收割兩季稻米,還真是手拿把掐的事。

    “若當真如此,朕還必須開發這江南不可了!隻要糧草足夠,朕何愁不能征伐海外!”唐太宗豪情幹雲,江南在他眼中隻是個工具,他真正要做的是成為下共主,征服那些不臣大唐的國度。

    房遺玉突然笑道:“皇兄,我了這麽多,其實還沒到關鍵,要知江南的田地隻是開發江南的一個原因,但真正緣由還其後的金山銀山。皇兄,絲路是我大唐經濟命脈,但您可知絲路為何會給我大唐帶來那般的豐沃利益?”

    唐太宗沉吟半晌,道:“許是因國家之間的通商吧!各國物產不一,我大唐稀疏平常的絲織品,在西方國家卻是比黃金還要昂貴,而那些國家常見的玩物,在我大唐也是能賣到供不應求。其中的區別之處,自是為彼此帶來巨大利益,故而絲路上商旅不絕,我大唐也可從中取得各類稅收,收益匪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