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上):龍難日

第4章 這個皇帝不太冷(1/5)

    1.

    當王服凝望皇城的時候,其實天子並不在城中。寢宮廢墟還在清理,尚書台又過於簡陋,所以荀彧代曹司空下了決斷,請天子暫居司空府內。

    即使隻是同城移居,對天子來說,要準備的事情也相當繁瑣。等到劉協邁進司空府的時候,已經月上中天了。曹操的側室卞氏帶著三個兒子曹丕、曹彰與曹植出府迎候,這些孩子中,年紀最大的曹丕也不過十幾歲,不過已經頗有成熟氣度;曹彰還隻是個頑童,最小的曹植才剛學會說話。他們三個笨拙地模仿著母親行禮,然後偷偷抬起頭來好奇地盯著傳說中的大漢天子。

    “皇後好漂亮啊。”曹彰望著伏壽的背影,小聲對兄弟們說道。曹丕衝他“噓”了一聲,瞪了瞪眼睛,旁邊曹植不明就裏地“咯咯”笑了起來。

    “不知他們之中,誰會是曹操的繼承人?”

    劉協悄聲向伏壽問道。他早就聽說,曹操本來有一個長子,叫曹昂,兩年前在淯水戰死,目前最有希望繼承曹氏的,就是卞氏生養的這三個男孩。聽到劉協的問題,伏壽笑了笑,回答道:“他們離冠禮還早,不過陛下您多想想這些事,倒沒有壞處。”

    卞氏長的並不漂亮,但相當幹練,端的是有大婦氣魄。在她的指揮下,接待工作井井有條,無懈可擊,連伏壽都嘖嘖稱讚。卞氏對待天子十分恭順,就像是漢室極盛時,臣子對天子駕臨所表現出的那種無上榮幸。絲毫看不出她丈夫與朝廷之間的險惡關係。

    劉協現在是“帶病之身”,所以一切朝儀從簡。卞氏將曹操的寢室讓了出來,自己搬去了偏屋,臨走前還細心地吩咐仆人送來幾個蟠虯香爐,擺在屋子裏的四角,徐徐冒著令人沉醉的香氣。

    當一切都恢複安靜之後,伏壽吩咐所有的人都出去,在屋子裏轉了一圈,還用腳輕輕踏了踏地板,看是否有空層。檢查完之後,伏壽回到床邊,對劉協道:“沒有異狀,可以放心說話了。”

    “你不歇息一下麽?”劉協有些擔心地說。從兩天之前開始到現在,伏壽的精神一直像一根繃到極致的弓弦。即使是鐵打銅鑄的漢子,也撐不住如此消耗,何況一個纖纖女子。

    伏壽微微搖了搖頭,隻是用手指揉捏了一下太陽穴,明淨的眼角已有遮掩不住的魚尾紋:“不行,我還得再想想,還有什麽遺漏的地方。”

    “今天都妥當地瞞過去了,你也可以稍稍寬心些了。”

    劉協試圖寬慰她,這位“偽君”已經見過了朝內好幾位重臣,還有一名親近的嬪妃,總算都有驚無險地通過了考驗。這時候,屋外忽然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臣張宇,求見陛下及皇後。”

    “張宇?”劉協頓了一下,才想起來這個人是誰。中黃門張宇,那個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守在門口的嘮叨老宦官。伏壽抓起劉協的手,輕聲道:“自陛下出生時起,張宇就奉掃進侍,這麽多年來一直隨駕左右,沒人比他更熟悉陛下。瞞過他,才是真正瞞過所有人。”

    劉協立刻沒來由地緊張起來。伏壽拍拍他的手背,揚聲道:“進來吧。”

    張宇推開門,以宦官特有的恭順步伐趨前。他已經年過六十,動作明顯不如那些小黃門靈活,卻十分認真,一絲不苟。伏壽注意到,他今天穿的不是尋常服色,而是一套暗黃裝束,腰間還懸著一排細碎的穗子。這種服飾在非常正式的場合,才會被當值的高階宦官穿在身上。她不禁微微顰眉。

    張宇一進屋子,便施以全禮,整個人匍匐在地板上,斑白的頭發在燭光下格外醒目。

    伏壽板著臉問道:“張老爺子,這麽晚了,陛下又沒傳你,怎麽自己進來了?”

    非召擅入,這在宮中是個嚴重的罪名。張宇趴在地上,頭垂得非常低,聲音卻很堅定:“臣有一事不明,懇請陛下垂賜聖教。”

    “講。”劉協說道,他現在學起皇帝口氣來,很是像模像樣。

    豈料張宇壓根沒有理睬他,而是把目光投向伏壽:“敢問皇後陛下,聖上如今究竟身在何處?”

    這輕輕的一句話,卻讓屋子內頓時被一層看不見的寒霜蓋滿。伏壽和劉協飛快地交換了一下眼神,兩個人都有些慌張。伏壽鳳眼一立:“張宇!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臣隻想知道,陛下何在!”張宇倔強地追問著。

    “太放肆了!”伏壽霍然起身,聲音有些惱怒,“你也是老臣子了,居然夜闖寢殿,口出讕言!該當何罪?”

    麵對伏壽的威壓,張宇雙臂撐地,兩肩高聳,如同一隻蒼老倔強的臥虎:“老臣侍奉陛下邇來一十八年有奇,自問盡心竭力,從無疏失。從雒陽至長安,從長安到許都,一路顛沛,從未有須臾離開陛下……”

    陡然間,張宇猛地抬起頭來,雙目泛著血絲,如電目光直直射向劉協:“如今屋內之人,雖然容貌與陛下九成相似,但絕瞞不過老臣這雙老眼。他,不是大漢的天子!”

    仿佛一聲炸雷在屋中爆裂,伏壽身軀一晃,臉色霎時雪白。

    劉協畏怯地偏過頭去,忽然間看到伏壽的右手正在慢慢伸向床榻。枕頭下是一把鐵刺,看來伏壽已經動了殺心。這個老太監已經觸摸到了事情的真相,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製住他,他隻消放聲那麽一嚷嚷,就可以驚動外麵的人。那樣一切就全完了。

    劉協自忖,以自己的身手加上伏壽配合,這個老太監絕不是對手。到時候治他一個妄圖弑君的罪名,也能勉強遮掩過去。

    可是……這樣真的可以嗎?一個莫名聲音在心中響起。不知為何,劉協想起了在溫縣山中那頭被自己放走的母鹿、那名無辜被殺的車夫、做自己替身的年輕屍體和楊俊斷掉的一支手臂。

    “為了遮掩自己的身份,究竟還要死多少人……”他用細微的聲音喃喃道,雙眼凝視著張宇那張丘壑縱橫的老臉。這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啊,而且還是一個忠心耿耿為漢室付出了自己一生的人,現在卻要像殺一條狗一樣把他殺死。

    伏壽已經把鐵刺抄在手裏,身體不知不覺地離開了床榻:“你是何時發現陛下不在的?”

    張宇道:“昨晚失火時,便已看出些端倪。今日在尚書台服侍了一日,老臣已全然看穿。”

    “哦……那你為何不當場喝破呢?”伏壽冷冷問道,繼續向前挪動了數寸。

    “喝破給誰聽?曹操的人嗎?”張宇搖搖頭,“老臣至此,正是想先問皇後陛下討個明白。”

    伏壽微笑道:“就是說,別人都還不知道嘍?”

    “不錯。”

    “你做得很好,很好。那我就告訴你,陛下他其實早有旨意……”她忽然高聲道:“中黃門張宇,接密旨!”張宇一怔,習慣性地垂下頭去,伏壽猛然揚起手中鐵刺,銀牙暗咬,朝著張宇脖頸刺去。

    “不可!”

    就在鐵刺即將刺入老人身體的一刹那,她的手腕卻被一隻強而有力的手掌抓住,刺尖堪堪刺破老人的皮膚。

    伏壽定睛一看,看到阻止自己的,居然是劉協,一時間僵在了原地。張宇驚訝地抬起頭來,也對這個局麵產生了困惑。他幾十年宮廷生涯,目睹了太多爾虞我詐與勾心鬥角,這一次來覲見皇後,自知已是犯了大忌,無論結果如何都難逃一死,可……這個冒充陛下的家夥為何阻止她出手?

    “你……你瘋了?!”伏壽衝劉協吼道,清明的眼神此時卻摻雜了幾絲瘋狂。她耗費全部心神要守護的秘密,此時卻被一個老頭子一語道破,這個打擊讓她有些精神渙散。

    她還要試圖再度揚起鐵刺。劉協沒辦法,隻能一把將她抱在懷裏,雙臂籀緊。伏壽拚命掙紮,但根本掙脫不開,她隻能把鐵刺盡力丟出去。完全失去力道的鐵刺在空中勉強飛行了半尺,“當啷”一聲落在了張宇的腳下。

    “已經夠了……已經夠了……”劉協撫摸著伏壽的後背,試圖安撫她。伏壽的身體無法動彈,她情急之下,一口咬住了劉協的手掌。一陣劇痛傳來,劉協皺了皺眉,卻沒有把手掌抽出來,任憑她的貝齒齧合在血肉之間。

    伏壽已經緊繃了三天的弓弦,終於在這一刻徹底崩潰。她整個人幾乎蜷縮在劉協的懷裏,死死地咬住手掌,像一隻受驚的雛貓。從齒肉相交處傳來她含混不清的嗚咽,眼淚如同泉水一樣瘋狂地湧出,與齒縫間流出來的鮮血同時滴落到地板上。這一刻,她終於拋棄了一位托孤皇後的矜持,變回到一個受盡委屈的小姑娘。

    在一旁的張宇看著這一幕,遲疑地撿起鐵刺,不知是否該刺進這個假貨的脊背。他沉默了片刻,還是放棄了。他放開鐵刺,問道:“為何你要阻止皇後殺我?”

    伏壽緩緩鬆開牙齒,整個人癱坐在地上,眼神迷離,如同虛脫一般。劉協甩了甩手掌上的鮮血,緩緩轉回過身來,平靜而沉穩,有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從容:“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朕不希望再有人為此犧牲了。”

    這是《尚書》裏的句子,意思是寧願自己承受罪衍,也不願傷害無辜之人。張宇沒讀過《尚書》,但他覺得,眼前之人的聲音裏,有著讓他無法回絕的力量。在那一瞬間,他心目中的皇帝,與眼前這個假貨居然發生了重疊。

    他倒退兩步,重新跪拜在地上。這時候伏壽也從狂亂的情緒裏恢複過來,她默默取來白布與絹帶,像一個乖巧的妻子,為自己的丈夫細心地包紮著傷口。

    劉協從自己的身世開始講起,講自己在河內的童年,一直講到了昨天淩晨天子的死亡與晚上的大火。他沒有提及楊彪、楊俊和唐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不安全,也沒必要,張宇明顯對天子之外的事情不感興趣。

    聽完他的故事,張宇沉默了好久,方才緩緩問道:“原來王美人除陛下之外,尚有龍種存世。難怪你們生得如此相似,幾乎連我都要被騙過去了……”

    劉協溫和地笑了笑,想把屋子裏的氣氛弄得緩和些。張宇並未在這個話題上停留太久,他很快問道:“那如今天子的龍體厝置何處?”

    “就是那具小黃門的屍身。”回話的是伏壽,她已經恢複了平日的冷靜,仿佛剛才的失態從未發生。

    張宇身軀一震:“那……那可是九五之尊!你們怎麽能……”

    伏壽冷冷道:“禁宮大火與偽造屍骸,都是陛下生前已經決定了的方略,我隻是遵旨執行罷了,這一切都是為了漢室。”劉協驚異地看了她一眼,他原以為這一些手段是伏後所為,沒想到居然都是出自皇帝自己之手。

    一想到劉協在病榻上交代伏壽對自己屍身施以宮刑,就讓他背心一陣發涼。一個垂死之人,還要安排下如此縝密的布局,實在是非常人所及。即便如今兩人已是陰陽兩隔,劉協仍舊能感到自己兄弟這份決絕和冷酷。

    張宇還有些不甘心:“為何陛下不親口告訴我,難道連老臣他都信不過嗎?”

    “若你事先知道陛下的打算,會舉止如常麽?”伏壽反問。

    張宇沉默了,他與當朝天子雖為君臣,實則情同祖孫。這種近乎寵溺的親情可以信賴,卻不能委以大任,因為這個老人並不在乎漢室,卻極端在乎自己的孫兒——把皇帝本人置於漢室利益之上,這種風險是劉協絕對不會接受的。

    伏壽話中的深意,張宇大概也體會到了。他整個人瞬間衰老了十幾歲,精、氣、神從這具軀殼裏一絲絲被抽離一空。他緩緩跪倒在地,三跪九叩,用沙啞的聲音懇求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