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深處二

第八章 反攻-第十六節 燃燒的生命(2/4)

    “‘沒有’是什麽意思。”

    “該車的機動規律和開火位置均表明,車組人員整體而言算是坦克老手,但整體的臨場發揮水平很低。我認為是駕駛員替代了車長的作用。”

    “為什麽不是炮長呢?”

    “您看這張。被瞄準目標的距離不遠,也很穩定,但開火是在駐停狀態下發生的,像這種情況,憑借M1A2先進的火控係統並不需要冒著被反坦步兵鎖定的危險,實施駐停開火。但坦克偏要停下,這說明炮長可能真不行了,甚至我可以大膽設想,這次開火是駕駛員通過某種應急措施,代替炮長實施的。”

    “我懂了,這輛坦克隻有一個半人在操作。”

    “對。不可能隻是一個人,但車組人員絕不完整。”

    “既然非敵亦友,他們為什麽不停下呢?難道他們不知道以這樣的狀態前往台南,會更危險嗎?”

    “這已經超過我的分析範疇,吳局。”

    “還有疑問。”吳品想了想,“M1A2不是四人車組,手動裝填嗎?”

    “您說得沒錯,是手動裝填。”

    “為什麽你從頭到尾都沒提到裝填手。”

    “因為我一開始就假設裝填手不存在。”少校指出紅四團作戰報告裏不易被人察覺的一點,“該車自始至終隻開過一炮。高平機槍和並列機槍也沒有開火記錄,顯而易見,那次開火是事先裝填好炮彈。打完這炮就得走。”

    “如果是火炮突然發生故障呢?”

    “這個......”少校摸了摸額頭,“作為曾經的裝甲兵,我隻能這麽說,M1A2的開火故障率,遠遠低於我能想到的其它可能。何況這是上世紀80年代就投入現役,經過三十年實戰驗證和多次升級改造,最終形成的穩定版本——M1A2SEP。根據原總參三部直屬第七處獲取的駐韓A軍訓練日誌統計,M1A2普通連隊的平均出勤率,比39集團軍的99A2連隊高出了........”

    “多少?”

    “5個百分點。”少校也不願承認這個事實。

    吳品笑了笑,“沒什麽可難堪的。新兵也許比老兵長得強壯,但新兵畢竟是新兵。”

    裝甲兵出身的總參二部少校分析員報以“理解萬歲”的目光。

    “等我一會兒。”吳品轉身拿起電話。

    “十一局總機,301請講。”

    “轉行動處。”

    “十一局行動處,您好,301。”

    “十分鍾之內,機要科用盡一切手段能聯絡上303嗎?”

    “很抱歉,301。303本部及頓赤格烈、馬鎮山兩部剛剛對外實施無線電靜默,想必發生了一些狀況。事後接通需要通知您嗎?”

    “不用了。”

    吳品輕輕放上電話。想了一會兒,出門叫來機要秘書。

    機要秘書看少校一眼,遞上挎包裏的本子和筆,微微一笑道:“雖然是自己人,但規矩不能亂。”

    少校見吳品點頭示意,便在上麵簽了字。

    接著機要秘書取出一台12寸的筆記本電腦,打開屏幕,亮出指紋驗證器。他與吳品先後用過指紋後,將電腦交給吳品,但他並沒有就此離開。

    吳品找出筆記本電腦裏一張航拍照片。

    “這是某一天,海航偵察機在敵占區無意中拍到的。”吳品聲音很低,“站在M1A2炮塔上招手這個人,曾是裝甲兵某部上尉。”

    “我無法肯定這輛坦克是記者照片裏出現的那輛。”

    “你隻需要說出你的感覺。”

    “感覺.......”少校仿佛聽到一個陌生的字眼。情報分析員與一線特工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一定要排除主觀臆斷的幹擾,以事實和數據說話,而後者往往隻能依賴直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